文丨小八(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在聚会上,小男孩热情地邀请另一个小朋友一起玩耍,但是小朋友表现得很惊恐,嚷着:“别!别!我不玩!”还跑去找妈妈大声哭起来。妈妈不好意思对所有人解释:“孩子通常跟着祖父母生活,很少带孩子外出,所以孩子经常独自一人待在家里,与外面的孩子没有太多联系。
事实上,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孩子将患上社交恐惧症。这是恐惧症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神经症,对外部情况的过度和不合理恐惧是主要表现。拥有这种情况的人人知道,对外界事物心生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它仍然反复出现并且难以控制。而且,恐惧发作常伴有不可控制的焦虑和急躁。尽管试图避免导致恐惧或忍受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况,但是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害怕社交也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自卑心理
许多孩子的内心很自卑,并认为他们的能力不足。这样的孩子认为自己没有优点,他们恐怕结交朋友时,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于是心生胆怯。久而久之,就变得更加孤立,孩子往往会慢慢变得不爱跟人相处,不喜欢社交,不敢与人沟通。
第二,父母的影响
自出生以来,许多孩子就和父母在一起,很少有机会与外界保持联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的世界其实非常狭窄,很少有时间联系其他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不愿意破坏这样一个舒适的环境,只接受和家人待在一起,他们甚至不愿与陌生人和新鲜事物接触。当他们长大后,他们自然会缺乏社交能力。因为在孩子的心中,他不知道该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也不知道社交意味着什么。
第三,有心理阴影
孩子的世界相对简单,但有些话常常会严重伤害孩子。例如,当单亲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有人会在他没有父亲或母亲的情况下取笑他。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父母不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孩子的内心就会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将会永久地伤害他的自尊心,同时也给他留下阴影。孩子会讨厌结交朋友,拒绝分享自己的东西。
第四,经常被父母打消极的“标签”
在孩子的世界中,想要的更多是来自父母的认可和尊重。因此,经常对孩子的赞美会使孩子更有动力去做事情。当父母总是给孩子贴一些负面标签时,这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并使孩子逐渐失去信心。有时候,孩子们不愿跟人交往,是害怕别人像父母一样看待自己。在孩子的世界中,不好的负面标签会给孩子一个直接的心理映射。它伤害了孩子们并且让孩子们想逃离现实世界,因此变得更加孤立,不喜欢社交。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孩子多大需要一定程度的社交互动,这将使孩子健康成长。它不仅可以在心理上安慰孩子,还可以使孩子不断地训练自己并增强他在社交技能上的影响力。如果孩子不参加社交活动,将成为孩子走向社会进步的绊脚石,这些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因此,父母应该通过适当的指导,来及时地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第一,帮助孩子营造和谐的气氛是关键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孩子不是不想与同学互动,而是不知道要如何与他人互动起来,尤其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学习如何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有些孩子习惯于被动地等待,所以父母应该注意孩子在平时的互动中的引导,提高孩子的对等沟通意识,让孩子主动与他人接近并结识新朋友。
第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交流氛围
父母应注意让孩子扩大接触范围。当他们可以接受他人与他交往时,应该给他们鼓励,并帮助他们积极地与他人互动,从与亲戚互动到与亲朋好友发展交流;从与同学互动到与该同学的朋友互动,逐渐扩大了参与范围,让孩子们慢慢摆脱了封闭的自我,打开交往的圈子。鼓励孩子参加小组活动,与同学互动,让孩子学会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合作,学习交流,参与和发展。
第三,教孩子完善自我,增强人际关系吸引力
鼓励孩子们主动与人以真诚的微笑互动,用正确的方式展示自己。学会与人交流,并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与人交往时,学会尊重他人,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自己的行为,并给他人以良好的印象,学习听和说。引导孩子学会倾听,不要打扰别人的话,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出肯定的答案。
第四,对孩子少一些干预
毕竟,孩子必须面对社会,父母的保护也受到限制。与其给孩子一些交朋友的干预,不如教孩子如何区分。引导孩子正确交往并发展他们的社交技能,以便让孩子知道谁可以给自己带来积极的能量,以及谁可以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并打开社交互动的大门,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获得更多的朋友。
简而言之,交流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父母在儿童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常可以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亲朋好友的活动,也可以联系一些周围的朋友带孩子们在周末一起玩,给孩子们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让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强交流的自信心,体验交流的乐趣,并学习如何与人互动。希望大家不要过于着急,更不要过于干预,让孩子找到信心,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孩子打开社交大门,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育儿问题小八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
小八谈育儿,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