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家长课堂孩子出现强迫症状怎么办
TUhjnbcbe - 2022/10/9 18:26:00

有些孩子经常会有些"奇怪”的举动,比如上下楼梯的时候一直数台阶,走在外面的时候会不停数路边的电线杆、脚下的路砖等。还有些孩子则会想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不停地思考“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明明已经做完作业了还一直想着刚刚那题是不是做错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种小小的“奇怪”背后有着什么不易察觉的问题,家长们又该怎么帮助孩子呢?

一、了解概念

孩子那些不停重复的“奇怪”行为,可能属于强迫症状,这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一种异常行为,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或者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他们明知这些想法和行为没有现实意义,没有必要,想要摆脱却又无法控制。

二、探索原因

强迫症状的产生原因主要可以从家庭影响、心理因素和生理机制这几个方面来进行了解。

家庭因素

生活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一些强迫的行为,如家庭成员间亲密程度低、缺乏承诺和责任、对立和矛盾冲突较多、自我控制力差、家庭规范和约束力不够等。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模式有偏差时,也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强迫行为。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教过分苛刻,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决不允许自行其事,这让孩子生怕一不小心做错事就遭到惩罚,养成优柔寡断、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的性格。还有些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会过分严肃、古板、固执,在生活上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都要求井井有条。

心理因素

许多有强迫行为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因素影响,尤其是那些突然发生强迫行为的孩子。

常见的心理因素有: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紧张、家庭不和以及家长教育方式过分严厉或家长教育不一致等。其中,焦虑是常见原因之一。孩子往往因为某种情景(如学习压力、缺乏安全感等)产生了焦虑,为了缓解焦虑,他们会产生一些逃避或回避反应(表现为强迫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能够减轻焦虑感,孩子就会习惯性地重复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强迫行为。

生理机制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说,强迫还是一种与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神经心理学相关的神经症性疾病。具体的病因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三、家长辅导站

在孩子正常发育的不同年龄段,有些强迫行为没有痛苦感,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那么这些就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特别介意。例如:看到井盖一定要踏在上面走,用脚反复踢石子或水瓶。睡觉前一定要把衣服或者鞋子摆成什么样子等等。但如果孩子的强迫行为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时,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去纠正这种不良行为。

家长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这有利于孩子之后的精神发育和人格塑造,减少强迫症的发生可能。

如果孩子已经存在强迫行为,家长更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发生强迫行为的源头,缓解孩子心中的不畅和压力感,尽量让他们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压力释放出来,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

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眼前的强迫行为去纠正,这只会加剧孩子与家长的矛盾,而应着眼于安慰孩子和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意,从而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孩子产生强迫行为的根源,与孩子一起更有效地去努力改变。

最后,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来转移孩子对强迫行为的高度注意力。同时,带孩子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离开日常的生活环境,放松心情,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也可以大大改善孩子的强迫行为。

若孩子的强迫行为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并且孩子自己也感到很痛苦时,家医院就诊,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避免拖延太久影响治疗效果。

张勤主任正在看诊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长课堂孩子出现强迫症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