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意识到大脑几乎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时,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千亿市场正待挖掘。在2.5亿人的精神需求下,动脉网近期策划《心理健康产业专题》,从企业到市场,从国内到海外,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将对这一领域进行一次全面扫描。若您身处这个行业,可以随时与作者交流;有报道需求,可以直接联系动脉网进行报道。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就有1个人自杀身亡,全球每年有近1/4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按程度轻重可依次划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病”。目前,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之间尚无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可资科学划分,病情决策通常由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病程长短、泛化程度、发病原因、自我意识等因素做出。
精神疾病分类判别标准注:1、“内容是否泛化”是判断精神疾病类型的主要依据;2、“开始变形”是指问题与现实、道德冲突无关;3、“严重变形冲突”是指出现幻觉、妄想。
其中,所谓“内容是否泛化”,是指产生心理问题的因果是否一一对应。例如,某人被蛇咬伤,感到害怕,不属泛化;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则属于泛化。常见的神经衰弱、抑郁症(占比约6.9%)、强迫症、焦虑症(占比约18.1%)、恐怖症等属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病理成因主要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因素,治疗上一般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故而此类精神疾病也被称为行为障碍。行为障碍在职场人士中有发病率极高,据普华永道统计,印度有2/3的职员正在经历焦虑、抑郁和压力,而这个数据在英国是1/3,在美国是1/5。
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