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北电考研局一战上岸文学系国传方向备考
TUhjnbcbe - 2022/7/8 15:43:00

#

一战上岸

sharewithexcellentexperience

hello同学们,国传方向一战上岸的师姐来和大家分享上岸经验啦!

经验分享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个人介绍、国传专业介绍以及备考经验分享。

一、个人背景介绍

本科中文系,届应届生。初试成绩第五,其中专业一是最后一名,专业二是第一名;复试成绩第一,综合成绩第一,被第一志愿导师录取。以下的经验分享按参考价值高低进行了布局,希望能从应试角度提供一点点微小的帮助。

二、国传专业介绍

NO.01异同

经常会有同学问,国传、电影学系、人文学部、文研院有什么区别?我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他们的异同。

(1)同——

专业二所考察的其实都是三个板块,即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写作;

(2)异——

首先,在命题风格上,国传命题乍看较为冷僻,因而每年分数线都可以说是这四个专业中最低的,并且也因此吓退了许多想要报考的同学,因而报考人数在逐年下降;

其次,相较于文研院偏向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进行结合的倾向、人文学部偏向北欧电影的倾向,国传更注重世界电影史的研究,各位导师都有做国别史的经验,比如李二仕老师研究英国电影、潘若简老师研究意大利电影、梅峰老师研究美国电影——这并不意味着报考之后你只能根据导师的方向进行自己的研究部署,国别史是一种方法而非狭义的具体实践;

另外,就录取人数而言,国传与文研院其实不相上下,并且如果考虑到报考人数的话,国传的竞争可以说小一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国传在某种程度上亦隶属文学系,不仅学术水平有坚实的保障,更可以给学生提供文艺创作上的支持——想一想梅峰老师,再想一想国传隶属的“中国编剧研究院”的名字,一些希望通过考学硕来“曲线救国”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国传专业。

NO.02报录比与分数线

(1)报录比

相较于其他专业基本都过百的报考人数而言,国传的报考人数并不多。与此同时,统招人数却数量可观,且并无推免生占名额,因从报录比来看,国传的竞争并不那么令人生畏。

(2)分数线

由此可见比起其他一些专业动辄+的分数线而言,国传的分数线并不很高——当然这也是因为国传的题略有些难度。同时,国传对英语成绩略有要求,这也是为进入国传读研之后阅读外刊文献做准备。

三、专业二经验分享

国传专业二考察电影史与电影理论,出题冷僻,比如今年名词解释考到乌发与金·维多,但我都侥幸答出来了,所以专业二分比较高。

我把专业二的学习切分成以下几个板块: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电影理论、大师研究、观影。

前三项我将在下面列出书单,第四项除了依靠专著阅读之外也依靠阅读知网论文(虽然很少有写得很好的,但基本可以厘清导演的创作轨迹、基本特征——虽然这样其实非常辜负他们)。

此外,观影贯穿了整个备考期间,在初试前一周也依旧在看电影,每周保持四五部的观影量,基本集中在周末观影,为了不辜负看过的电影,会尽力坚持给每部写短评。除了补影史必看(这也是个伪概念)之外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本来就不充盈的、对电影的感知力枯死。

在以下列出的书单之中,我在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做了一些可能是细致也可能是冗余的工作。

在初读时我做了四项工作——(1)先把每个章节细读一遍(我的阅读习惯是会用直尺抵着行做细读),用笔做勾画;(2)将每个章节都用思维导图自己理一遍;(3)并且用电脑整理每章当中出现的可能会成为命题点的名词以及论述;(4)在做文档整理的同时我会利用豆瓣电影的引擎功能,将提到的影片都搜一遍,加到自己列的豆列里去(这个豆列最后有部影片),并且浏览比较重要的影人的影人页,留下印象并将之收藏到另一个名为“重要影人”的豆列中去。

这本书的初读工作直到七月底才全部完成,但整理的考点文档在后期一直在不断完善。这个过程不能说不艰难,但自己整理出来的思维导图和文档成为了我后期背诵工作的主要依托。

书单如下(再强调:△的数量只是按应试贴合度进行评价)——

四、专业一经验分享

我的专业一成绩是倒数第一,只比国传单科线高3分,和我的预期相差甚远。为此甚至还申请了单科成绩复核,不过没用,成绩复核只会帮你把每道题的分数加起来算算有没有出错,不会重新阅卷。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问题,主要是——

1、在学习官方给的基本参考书的时候,猜错重点。今年北电专业一改革,给的教材类参考书包括三本艺术概论、央美版《中国美术简史》、北电灰皮版《中国电影史》;此外还给了八本阅读书目。因为国传的专业二是电影史与电影理论,所以我在规划专业一学习的时候无需将电影基础知识纳入其中,因而我的规划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文学史(因为去年考过文学史大题)、艺术理论。

然而当我如老*牛耕地一般勤勤恳恳地背完美术史之后,今年考试只考了一个相关的名词解释,并且还是“只要是个中国人就能唠半天”的《清明上河图》。文学史今年没有考。艺术理论考的是最基本的内容,也就是彭吉象颠来倒去讲的那些内容;王一川那一本《艺术学概论》是我这三本艺术概论参考书里认真背的一本,结果连个犄角旮旯都没考。所以虽然给了十三本参考书,但重点考察的似乎不过是彭吉象一本而已,而我对这本书毫无耐心,在十二月的时候还一气之下撕了书(……),只能说我自己活该。

2、答题的时候信马由缰。专业一答题的时候还是要按应试的那一套老老实实地来,因为全校都是同一张卷子,阅卷的老师也不像专业二那样几个老师阅几十份卷子,所以专业一阅卷老师想看到的应该是接单而略带模式化的答案,最好是能够在那三本艺术概论中找到原词、原文的,能够显示出真的勤勤恳恳地背过教材的答案。而我答题的时候就自作聪明,拽些理论,老师一看心里想的估计只是,“拽个屁啊?”

下面列出书单——

五、英语*治经验分享

我的*治成绩很一般,可能因为我一开始对这门课就不够积极。

我大概从四月份开始稀稀拉拉地看配合肖秀荣的书看徐涛的视频,约等于没学;九月底开始背徐涛的*皮必背手册,每天早晨七点半开始念一个小时,然后晚上图书馆闭馆之后去教室花45分钟刷肖秀荣题中的相应章节,因为开始得很晚,所以肖八出来的时候我题还没刷完,请大家引以为戒。

到了十一月份,为了应对主观题部分,我六点半左右开始背书,先背了徐涛的20题,然后也背了肖四,但其实重点背肖四就差不多了,压的题基本中了百分之八九十;闭馆之后依旧去刷45分钟选择题,更多地是在翻看之前的错题,加深印象。

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六级分,考研英语76分,在本专业排第三。

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刷真题,真题里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所以我到十一月之前都是在稀稀拉拉地刷真题,用的是张剑*皮书,其他教材没有用。

阅读真题的原文我会一个词一个词地看过去,陌生的就标出来加深印象,觉得复杂的句子就摘到本子上。关于作文,我在十月的时候开始练习写作,每一篇真题我都会先自己写写看,然后就手抄作文范文(张剑*皮书上的),并且总结其中可以用到的语料,以此顺便练练字。

关于单词,我在四月份把红宝书过了一遍,效率不高;而后开始用墨墨背单词,每天词打卡,到后期也没有停止打卡,在零碎的时间还是会用墨墨刷一刷单词。

六、其他分享

身心健康最重要!

女生在经期抑郁期的时候可以吃谷维素,或者补充B类维生素。谷维素也可以抑制神经官能症,但也可能会困,要看体质。每天要按时吃饭,因为从早上六七点到晚上十一点需要的能量很多,少吃一顿都会熬不下去,一饿就容易崩溃。吃完饭的路上可以慢慢走,看看周边的自然,可以放松心情。如果觉得焦虑,最有用的方法是给自己做时间规划表,我会把二十四小时切分(把自己当机器人了),也会用番茄钟,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完,这样可以减轻焦虑。有研友其实很好,我遇见的研友让我体会到一种……无产阶级之间的互助友爱……

-end-

1+?救救我的阅片量!

今年五一档挤爆了,到底什么才是档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电考研局一战上岸文学系国传方向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