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孩子抑郁后,家长态度度大转变,是否
TUhjnbcbe - 2022/6/22 16:15:00
彭洋挂号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9332503.html

您好,

我家孩子前段时间被诊断出有抑郁症,我就觉得以前对她关心的不够多,就想多陪陪孩子。想拉到她出去一起运动,平时也想多找她聊聊天,也会在物质需求上多满足她一些。但是还是感觉到孩子很冷淡,我找她聊天的时候也是很排斥的状态。我本来就对抑郁症这种东西不了解,也不知道应该咋做,很不知所措。感觉自己啥子事情都做尽了,结果还搞得孩子对我越来越疏远。

本来我想自己看下有关这些的书,上些课啥子的,但是很多专业的东西又搞不明白,我也实在不知道该咋办了。

一位来自乐山的妈妈

孩子得了抑郁,为何我明明开始转变态度,对TA友善,孩子还是不领情?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咨询了有十五年心理咨询与心理应用培训从业经验的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与成都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洁琼,以下是我们整理出的“参考答案”:

家长态度突然转变

会让孩子不舒服吗?

会的。很多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确诊抑郁症或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时,都可能是不敢相信、自责、不知所措的状态。特别是当觉得自己以前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太少,也不够关心孩子,家长可能就会比从前加倍地给孩子更多的关爱、陪伴。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困扰,甚至会怀疑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只是在“对这个病好”,而不是真的关心自己。

我们询问过一些孩子对家长态度转变的感受,有位孩子表示:“我觉得很怪,明明之前我爸妈都不怎么管我,他们现在这样对我好我就觉得很奇怪。”还有一位孩子甚至说:“我觉得恶心,非常恶心。”

亲密关系有它的边界和弹性,如果互动模式突然改变,会让对方感觉到陌生与不适,进而产生怀疑、自我否定、排斥、愤怒等负面感受。

孩子抑郁后

家长该如何“适度”改变自我?

承认抑郁症是一种病

而不是情绪问题

.

抑郁症其实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情况,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如果对抑郁症并不了解,就会很容易忽略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病症。因此,家长其实应该首先从“孩子是更严重的心情不好”的想法中脱离出来,以“孩子的神经系统现在出了一些病症”的态度去关怀,并且积极地治疗。

在孩子确诊之后,家长很容易陷入自责、焦虑的情绪,再加上对抑郁症的不了解,家长其实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第一时间需要做的,是去寻找专业的支持与帮助,比如让孩子接受心理咨询或者按照医嘱服药。

通过将孩子部分的情绪“托管”给更专业的人,家长的压力实际上也能小很多。如果将所有压力都扛在自己身上,家长也会承受不住。

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循序渐进地与孩子沟通

.

孩子确诊抑郁症后,家长其实应该先给予孩子更多的个人空间,接纳孩子的心情低落。由于患上抑郁症,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行为退行。心理行为退行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以此降低自己的焦虑。简单来说,孩子会有更“幼儿”的状态,例如无理取闹、莫名其妙大哭大闹等可能在家长眼中会是不可理喻的行为。

此时家长应该做的其实是给孩子更多生活上的照料。首先要允许孩子在一个“自己难受”的状态里,然后表达你的关怀,照料孩子的生活,并且告诉孩子,如果TA愿意,你随时希望和TA聊聊,一起寻找变得更好的办法。

放松自己的心态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真诚与关心

.

大部分时候,家长在孩子眼里都是以一个权威的形象出现的,所以在孩子确诊后,孩子会觉得这个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是不正常的”。但实际上,家长很多时候也是手足无措的。在这种情况下,适度的示弱是十分有效的。家长可以更勇敢、真诚地去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无措,可以以平和的情绪告诉孩子说:“我很想帮助你,但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到其实父母是在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上解决问题的,能够更好地促成一种“合作”。适当的示弱也可以帮助孩子恢复社会性,让孩子“我是个异类”的想法减少。

不要过度焦虑和神经过于紧绷,相信这只是一段孩子需要去面对和成长的特殊经历。真诚地告诉TA你的关心和无措,由TA来选择需要关心的维度和程度。

.

.

欢迎添加小元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抑郁后,家长态度度大转变,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