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项新发布的分析报告提示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TUhjnbcbe - 2022/3/9 14:57:00
兰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5606863.html

日前,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其中,《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状况分析报告》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来自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开展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调查。该调查覆盖29个省(区、市),选取10~16岁中小学生名。

蓝皮书指出,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引起的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父母离异、高龄二胎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等),社会环境的改变(如社交媒体兴起,网络成瘾、网络欺凌等问题),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01

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度偏低

本次调查显示,10~16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总分(分)的平均分为62.88分,约33.1%中小学生得分低于60分,47.0%的得分在60~79分,80分及以上的占19.9%。

在儿童心理、家庭环境与养育、自杀预防、心理疾病识别、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等心理健康素养5个维度的知识上,其中4个方面作答的正确率超过60%。正确率最高的是儿童心理相关的知识,其次是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家庭环境与养育知识。值得警惕的是,作答正确率最低的是关于预防自杀的心理健康知识。其中关于“决定了要自杀的人是不会告诉别人的”这种误解,78%的中小学生都没能识别。

在心理疾病识别、预防和干预方面,中小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的掌握度偏低。如,很多心理疾病其实有很大的隐匿性,而53.6%的中小学生认为很容易可以看出来一个人是否有心理疾病。

大约3/4的心理障碍出现在儿童青少年时期,面对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风险因素,不能只注重治疗心理疾病的症状,等到问题出现后再去解决,而需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而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利于及早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也是应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风险的有效措施。

02

及时筛查出高危个体很必要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知道在自己的年龄段患上抑郁症是可能的,成年人更需了解和重视他们发出的求助信号。

在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中,超过1/4的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问题。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无抑郁问题的中小学生反而更倾向于接受专业心理帮助,表示“肯定会”寻求帮助的比例达到39.1%;而在有抑郁倾向和抑郁高风险的中小学生中,这一比例仅为11.9%和7.1%。

相反,在无抑郁问题的中小学生中,明确表示“不会”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比例仅为10.5%;而在有抑郁倾向中小学生中,这一比例升至25.7%;在抑郁高风险的中小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攀升至46.8%。

03

有的放矢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调查显示,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略高,城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分总体高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得分。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的中小学生抑郁风险越低、心理韧性越高,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意愿和态度越积极。

调查显示,父母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家庭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对中小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影响。父母有更高学历,一方面可能让他们自身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孩子提供更多知识。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中小学生,对儿童心理、家庭环境与养育、自杀预防、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4个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庭环境与养育知识方面,更有优势的是来自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及中下家庭的中小学生。经济很宽裕时,可能父母需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子女从父母那获取的关于家庭环境与养育知识反而更少。

医院

心理门诊诊疗范畴

1、抑郁情绪(可仅有部分表现):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心烦易怒;过分自责、自卑、疑病;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精力减退,躯体不适,能力下降感;食欲减退、失眠;有厌世念头。2、焦虑情绪(可仅有部分表现):突然发作的恐惧,可伴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濒死感等症状(这些人常到急诊及心血管科就诊);经常担心、紧张、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失眠,伴出汗、发抖、头晕、尿频、口干等。3、不明原因躯体不适:身体各部位不舒服、疼痛(胃肠不适、恶心腹胀;头痛头晕、颈腰背痛、麻胀气窜等)。4、脑中反复出现不必要的想法;无法克制的重复行为(如反复或长时间清洗、检查);过分害怕某种场合、情景,并因此而回避。5、睡眠问题: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多梦,醒后不适、疲倦等。6、青少年心理及亲子关系问题、学生考前焦虑、厌学。7、女性精神心理情绪问题:产后抑郁、焦虑、失眠;更年期综合症;急躁、易怒、情感脆弱、想哭,各种躯体不适等。8、各临床专业疾病伴发问题:心脑血管病、癌症、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皮肤病等躯体疾病伴发的心理、情绪改变,出现担心、害怕、紧张、疑病、失眠、焦虑、抑郁,各种躯体不适等。

地点:医院门诊2楼心理门诊出诊时间:每周日上午

预约

专家简介

王晔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硕士学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CPA)老年医学专委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辽宁省生命关怀协会理事;

辽宁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评审专家;

辽宁省精神科住院医师规培技能考核评审专家;

沈阳市健康教育专家库专家;

沈阳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沈阳考试院特聘心理专家;

沈阳市十佳青年医生;

年第一批“最美沈阳人”。

发表国家核心期刊及国家级论文10余篇,主持沈阳市卫计委课题1项。

专业擅长: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独到见解;擅长青少年心理问题、婚姻家庭问题、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擅长生物-心理-社会的整合式治疗。

专家简介

李海鸿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

原卫生部关于四川地震灾后援建辽宁专家组成员

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分会理事

辽宁省心理协会理事

辽宁省生命科学协会精神医学与睡眠障碍分会理事

辽宁省高校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师

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

阜新市卫生系统拨尖人才

医院,中德精神分析第六期学员,参加过中美认知、中美团体、中德催眠系统培训班,曾获得阜新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擅长睡眠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神经症、创伤性障碍及心身障碍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及职场压力、人际困惑、情绪障碍、厌学及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分离焦虑障碍等问题的心理治疗。

目前个体咨询+小时,接受督导+小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百余场。多次参加我市重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曾接受陈焕昭老师儿童青少年工作讨论团体三年督导。长期接受IPA的LeaKlein督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项新发布的分析报告提示呵护孩子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