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我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聊抑
TUhjnbcbe - 2021/12/30 20:47: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作者简介

林光耀,咨询心理学硕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

擅长领域:青少年成长问题、心境障碍(抑郁症等)、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抑郁症,已经是非常流行的名词。虽然很多人对这个所谓疾病有强烈的病耻感。但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些明星或公众人物宣称自己得了“抑郁症”,并很勇敢地在大众媒体上做一些科普工作。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我有一只名叫‘抑郁症’的小黑狗》宣传片,描述了在寻找专业人士帮助后,逐渐接纳和拥抱“小黑狗”,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我在这里也要呼吁大家:在有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及时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WHO)在youtube上发布的宣传片《Ihadablackdog,hisnamewasdepression》

在20世纪70年代,医学界曾掀起有关生物医学模式必须转变的大讨论,提出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是,直到今天,生物医学模式还是主导着精神卫生专业的工作,特别是脑科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崛起。它给我们的幻觉是,好像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解决一切精神心理问题,大部分的关于抑郁症的科普,很多都是生物学取向的。所以,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想从生物-心理-社会不同的层面去聊抑郁症,也聊聊哀伤。

抑郁症,简单描述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医院的就诊率很低,所以得到系统治疗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但是症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所谓疾病的角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中表现是不一样。

儿童抑郁症

老年人抑郁症

高学历的白领

情绪易激惹,脾气变得暴躁和不稳定等

身体不适或睡眠障碍,很难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等

“微笑抑郁症”

常常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表面看起来都蛮好,但内心可能非常痛苦

从生物学的角度,认为病人抑郁症发作和遗传因素、大脑内的神经递质(5-HT、NE、DA、Ach、GABA)、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虽然这些都是研究假说,但在临床上大部分病人用抗抑郁药治疗都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所以,遗传易感性、生化改变对病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遗憾的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对很多病人的远期疗效是不太理想的,而且停药复发率比较高。

所以,我们会怀疑抑郁症病人体内的生化改变,可能和情绪状态的变化,是一种平行的伴随状态。也就是说,病人的情绪变化和生化改变都在发生,但不存在因果关系。可以设想,当我们直接用药物干预身体,作为精神、心理状态改变的物质基础改变了,一般也会影响到精神状态的改变。但是,如果没有去尝试理解作为一个人、他情绪低落背后的影响因素,这些情绪低落就很容易再发作起来(特别是在停药后)。不过,我们必须强调,生物医学的干预对抑郁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有自伤、自杀倾向或对工作、生活影响很大的病人,药物或其他的物理治疗干预,可以比较快地让病人好起来,先脱离危险或恢复部分社会功能,也为以后怎么理解病人的情绪低落或系统的心理-社会干预奠定基础和保障。从心理影响因素的角度,在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经典论著《哀伤与忧郁》中,开篇就提出“通过与正常的哀伤感相对比来阐明忧郁的核心特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分离和丧失的体验,从出生、断奶、上学、离家到亲友离世等,一路走来一路哀悼,也是让一个人成长和独立的过程。但如果某些分离或丧失让人没有能力去哀悼(丧失感太强烈或个体没有哀悼能力),抑郁症可能便从此发展起来。弗洛伊德认为哀伤和忧郁都是人对丧失所爱而做出的反应,也都涉及到“严重的远离对人生的正常态度”。

忧郁

“一种深刻痛楚的沮丧,(让人)弃止了对一切事物的兴趣,失去了爱的能力,不能做任何事情,甚至自尊心降低到了一种自我责备、自我谩骂的程度,而且最终发展到幻想自己将会受到惩罚。”

弗洛伊德指出,哀伤也具有大致相同的特点,除了一个不同点:“自尊心上困扰”(这是导致抑郁最核心的问题)。

哀伤

人面对丧失时候正常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一段时间后都会好起来。但如果这丧失严重伤害个体的自尊心或者个体本来存在明显的自尊心上的困扰,面对丧失的时候就没法哀悼而发展成忧郁。

这在我们临床上很多见,有些和羞耻感有关的丧失(因伤害到患者的自尊心),比如有些文化禁忌、侵略战争、*治运动等带来的丧失,个体或群体都往往很难去哀悼,这导致一系列的复杂的抑郁反应。

另一方面,这个视角我们也容易理解到临床上一些“无明显诱因下的抑郁发作”,患者本身存在很明显的自尊心上的困扰,在一些特殊时期或特殊的情境下,自己或旁人看起来很微小的事情,极端点的例子比如:感受到别人不太友好眼神的时候,病人会觉得自尊受到伤害,但又完全没法用言语表达出来、而导致抑郁发作。

有学者称,从统计数据看中国的抑郁症发病率增长了倍,呈爆发式增长。这些数据听起来很吓人,现在被诊断为抑郁症的人确实很多,除了发病率增长之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根据美国凯博文教授80年代在湖南的研究,精神科门诊被诊断为抑郁症只有1%,而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神经症性障碍的病人总共高达57%。凯博文教授认为,表现为神经衰弱或躯体化障碍的相当一部分病人,可能就是抑郁症。

随着我国精神医学发展,抑郁症作为一个标签,被医生和大众所认识和接受。加上药物治疗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医药公司和一些专家们合力推广,这个病就流行起来。抑郁症作为一个流行病,对社会的影响是利是弊现在还不好说,但我们希望借用“抑郁”这个符号,来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创伤对群体及个体心理的影响。

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来源:unsplash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我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聊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