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孩子有以下症状,家长就要注意是否抑郁l
TUhjnbcbe - 2021/12/23 15:24:00
白癜风吃什么药呢 http://m.39.net/pf/a_7433865.html
提起抑郁症,我们似乎总听到这样的评价:“现在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生活已经够好了,还是太矫情。”事实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预计现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却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人类第二大“杀手”。为此,年,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提出将每年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呼吁社会以关爱取代歧视,正确看待精神卫生疾患。今年的主题定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呼吁人们
  

孩子白天看到好吃的、好玩的总会停不下手,这是孩子的天性。要知道白天跑跑跳跳玩累了,晚上自然就会早早入睡。但如果孩子开始失眠,半夜总是无端惊醒,家长要引起重视。有一个患有抑郁的人曾这样说过:“失眠,那是吃安眠药也解决不了的,非常痛苦。”

3.吃东西喜欢呕吐


  因为心情不好,孩子就会显得没精神。有个患抑郁症的孩子平常吃完东西就想要呕吐,医生解释,这是因为孩子的心情差,想法多,这些念头逼迫着孩子难受,所以导致肠胃做出了一种本能的反胃机制。

4.没有安全感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时刻处在危险当中,难有安全感,容易感到无助。而根据一些患过抑郁的人解释,失败是他们最难以接受的事实,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所以感受不到生存的价值。

如果孩子有了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

1.首先,千万不要用“正常”二字来定义每个孩子。如果孩子有什么“不正常”,这是很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孩子的“不正常”症状通常包括:焦虑、抑郁、自残、进食障碍(节食和暴饮暴食之间的切换)、自闭症、恐惧症、睡眠障碍、学习障碍、恋爱问题、自尊心问题等等。首先要知道,这些都是切实存在的,而且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通过的关卡,作为家长需要观察和重视,但更需要理解和接纳孩子,而不要把这样的孩子视为“问题”少年或者“怪兽”。2.辨别孩子抑郁和焦虑的信号,不避讳跟孩子谈论这个话题。不同的孩子在表达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时的表现往往都不一样,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也不一样。家长要学会辨别孩子抑郁和焦虑的信号,并且不避讳跟孩子谈论这个话题。譬如,有的孩子会叹气,食欲不振,其实这可能就是抑郁的信号了;有的孩子在面对考试、比赛等活动时,会生病、头疼、肚子疼等,其实这是身体在发出焦虑的信号。通常男生在面临焦虑的时候,他们会在肢体上更多地表达出来,他们的行为可能会更加冲动,因为他们比较难以掌控自己的情绪。而女生在情感上更细腻,能够体会到不同情绪的不同层次,所以她们对于焦虑的反应可能不会像男孩子那么激烈。家长们应该更开放地去谈论抑郁、焦虑、沮丧、压力、双向情感障碍、自杀等这些词汇。作为家长,当孩子小的时候,还不懂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在他有情绪问题时可以拥抱孩子,进入到孩子的空间,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当孩子长大,懂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时,如果他能对你说“今天我感觉不是很好”,这就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他学会了辨别自己的情绪,也懂得表达。还有的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我今天过得一点都不好”,但是他们会用手机里的表情包表达心情。这也是认识自己情绪的一种比较积极的方式。然后,跟孩子沟通,对于处于焦虑中的人,如果他想安静,那么就坐在他的旁边。如果他想倾诉,那就做个倾听者。如果他不想说话,那也不要多问,就和他待在一起。3.学会运用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工具。家长要通过看书、听讲座、向专业医生咨询等方式,了解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并学会运用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工具来帮助孩子,而不是一味空泛地鼓励孩子,说一些诸如“振作一点”等无效话语。德国小学宗教课程里就有冥想课程,教小学生打坐和呼吸。特别是教孩子学会呼吸放松的方式,一吸一呼能够很好地缓解焦虑。有的学校会建议孩子或者把自己的想法、情绪用不同颜色的小球等物件代替,放到罐子里去。有一个玩具叫做“吃掉担忧的小怪物”,告诉孩子,当你觉得担忧、焦虑的时候就把担忧、焦虑塞进它的嘴巴里,然后关上它的嘴巴,它就吃掉了你的担忧和焦虑。这对孩子非常管用。特别是对一些家长而言,使用这个小怪物还能让全家人有机会坐下来一起交流具体的焦虑问题。

▲“吃掉担忧的小怪兽”对孩子会很有帮助

另外,吹泡泡、散步、运动、听音乐、欣赏美丽的色彩,特别是*色等,都是排遣焦虑非常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渐渐长大和成熟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多地在自己的情感上察觉到自己是怎样的人。这也意味着TA能慢慢接受自己有焦虑情绪产生,当焦虑产生的时候,TA就有勇气告诉别人“我现在感觉自己的身体在发抖。”只有认识、接受它,TA才会知道下一步如何控制它。如果孩子从小学会了怎样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接纳这种情绪,最后才能控制好情绪。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家长通常是给予孩子关爱的人,所以千万别忘记,也要对自己好一点。只有你自己的身心健康了,才能带给孩子健康。是时候开始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是时候想一想,除了教育孩子在获得成功之外,也应该知道如何获得幸福了。END来源

医院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有以下症状,家长就要注意是否抑郁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