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发现,儿童中患抽动症的人占总人数的5-20%,而35-90%的抽动症儿童存在多动症症状。
很多儿童在7岁左右的时候开始频繁眨眼、面部肌肉抽动,身体不受控制地抽动。这种儿童时期出现的的身体各部位快速、反复的抽动情况,叫做抽动症。还有一部分的儿童会因为发声部位的肌肉出现障碍,经常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抽动症可能几个周就消失,但也有的持续一年甚至更久。往往这种持续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抽动问题,与多动症、学习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等问题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儿童中患抽动症的人占总人数的5-20%,而35-90%的抽动症儿童存在多动症症状。多动症症状在3-5岁之间出现,而抽动症状则在3-8岁期间出现,一半被诊断为抽动症的儿童平均年龄为7岁左右,抽动症到10-12岁的时候症状达到巅峰。被诊断的多动症患者中,有超过50%的儿童都有抽动障碍。同时存在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儿童患者有严重的心理社会和行为障碍。大约79%的抽动症儿童至少有一种精神、行为或发育方面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抽动症的儿童中,64%患有ADHD,43%患有对抗性违抗障碍或品行障碍等行为问题,40%患有焦虑症,36%患有抑郁症,28%患有发育迟缓。此外,抽动症患者还有口吃、攻击性强和反社会行为、冲动、暴露癖、睡眠障碍和自残行为等问题。抽动症和多动症的差异抽动症患者大脑中多巴胺合成和代谢过程异常,导致了他们大脑中负责传递信息的过程异常。而多动症的一个主要病因,也是由于大脑中负责传递奖励性信息的多巴胺分泌代谢功能异常,导致了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记忆力差等症状。另外,脑成像证据也显示,抽动症患者大脑中前额叶、顶叶和扣带回区域的活动水平增加,大脑左右半球的连接体——胼胝体相较于同龄的健康人也有明显的发育异常。这些脑部发育异常部位与多动症患者的脑区重合度较高。但是,这两个疾病的相似性并无法直接说明这两种儿童神经发育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必然关联。丹麦的一项大型研究分别在-年、-年期间找到了名5-19岁的抽动症患者,并在随后的6年时间内跟踪记录他们的行为变化、抽动行为和多动症行为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这些患者中有超过63%的人同时存在多种精神疾病,只有37%的人是单纯的抽动症患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这些儿童的抽动行为降低,他们的多动症行为也会有所降低。也就说,抽动行为能有效预测多动症行为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