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带大家了解什么是ADHD?
俗话里的多动症,又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是指儿童表现出和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学习困难等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症,是颇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
“懒惰”反而是“多动”???多动症之所以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因为它其实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多动冲动型,这种类型是人们所熟知的。患者通常无法控制自己,不能根据时间地点以及相应的场合做出适宜的行为,表现为过度喧闹、停不下来,对周围环境造成扰乱。
第二种则是注意力缺陷型,这类患者由于大脑缺乏多巴胺,使得他们没有动力和专注力去做事情,因而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注意力短暂,显得无精打采,看起来十分懒惰。此类患者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主观导致的性格问题,并不会把他们的表现和多动症联系到一起。
孩子常常被误解事实上,患有注意力缺陷型的ADHD患者并非不想完成任务或者遵从指令。而是由于病症本身带来的客观影响,迫使他们无法集中注意,也往往因为健忘、分心而造成反效果。有的患者甚至出现难以交流的问题,答非所问、顾此失彼,长此以往就会被他人误解、鄙视以及疏远。
通常来说,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型多动症的人并不会对周围造成影响,往往只影响他们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所以很容易被家长和学校忽视,认为孩子就是不努力或者能力不行。事实上,这种类型的多动症发病率最高,在我国占比约为3.24%,有超过万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患有这种亚型的ADHD。
第三种类型则是以上两种共病的混合型,这类患者症状最为明显,但是家长们往往只会注意到孩子多动的一面,而忽略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懒散”的一面,所以并不会和第一种类型做出区分。
一般来说,冲动型和混合型的多动症比较容易发现,而注意力缺陷亚型孩子则因为看上去较为“文静”而常常被家长忽略。特别是女孩子,许多人认为女孩子文静是正常的,因此更难发现。这种类型的孩子平时并不表现为多动,主要特征为:与同龄儿童相比明显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且注意力易分散,很容易因为外界环境的动静而分心。
这类患儿还存在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尽管老老实实地睁眼坐在座位上,但听不进老师讲解的内容,而且自我调节能力差,不管给他安排什么任务都难以完成。部分患上多动症的孩子因为家长和老师的斥责以及同伴的排斥而出现焦虑和抑郁,经常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
专家提醒:首先,家长不要对号入座,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因为ADHD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判断的过程,只有有关的专家才能做这一诊断性的工作。
关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起病原因,目前主要分为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因素、轻微脑损伤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所以在治疗干预上需要专业的医生意见和医疗设备。家长们不将其当做疾病障碍,选择任其发展,最终会导致孩子成人后性格产生缺陷、办事能力低下,甚至造成人格和行为问题。
不好动的“多动症”孩子,他们的攻击、破坏行为,以及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和矛盾也会少很多。因此很容易被家长、老师误认为是“思想的问题”,也就错过了早发现、早干预的好时机。
专家对这类多动症患儿的建议是,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让孩子血铅过高,多补充锌、硒等元素,同时使用物理刺激大脑神经元分泌多巴胺,使得患儿的情绪高涨起来,对活动形成兴趣。因为长期的多动症状,患儿多会因为自身不足而容易自卑,所以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重新树立自信,并且需要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纠正习惯性的小动作和不良陋习,训练培养注意力、团队意识和计划性。通过以上这些多方位的干预,最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因此多动症并不一定“多动”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过于“懒惰”反而是多动症的一种表现,家长们可要注意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