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我国约有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大多是原
TUhjnbcbe - 2021/12/10 16:25:00
女儿问母亲:“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母亲反问:“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听完这句话,女儿转身,决然地从阳台跳了下去,最终香消玉殒。这是一则三年前的新闻,文中的女儿不是多么不堪的坏孩子,恰恰相反,她是常春藤在读的女博士,是很多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01

脆弱的孩子

去年9月,一则新闻震惊了网友:武汉江夏区一中,14岁的初三男生张某锐因为在教室与同学玩扑克牌,被请家长。妈妈来了之后,二话不说,在学校的走廊,用手掐住儿子的脖子、扇耳光、痛骂。张某锐在妈妈走后,在走廊安静地站了几分钟,最终转身爬上窗台毅然跳了下去,不幸身亡。不知道孩子在这几分钟的沉默中,到底想了些什么,又是什么让他下定决心,从教学楼上一跃而下。

与之相似的一幕,发生在年4月17日。上海市*浦区的卢浦大桥上,一辆私家车停在路中间,妈妈从驾驶位上下来,打开后座的门训斥着孩子,等她再次坐回驾驶座,男孩突然从车上跑下来,冲到桥边纵身跃下。妈妈想要阻止他,却没能及时抓住他,最终孩子落在了桥下冰冷的水泥地上,永远的离开了。可悲的是,在这些新闻的评论区,充斥着成年人的训斥:“现在的孩子太脆弱,经不起打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些孩子一点都不为父母家人着想。”殊不知,压死骆驼的,永远都不是那最后一根稻草。02

无意识的暴力

你可能要说,我从来不打孩子,他有什么需求合理的我都尽量满足,孩子也听话懂事。况且我家孩子还小,抑郁症自杀什么的话题,离我们太远了。不要掉以轻心,你可能在无意中就“言语暴力”了孩子,并且这些“暴力”的种子,可能就会深深埋在孩子的心中,越积越多,最终毁掉孩子。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孩子喜欢吃豆腐,父母就说:“其实街头卖豆腐的阿姨才是你亲妈妈,我下午带你去见她吧。”还不太懂事的孩子惊恐的瞪大了眼睛,小心翼翼的看着父母问:“真的吗?你们不要逗我玩啦。”父母却一本正经的说:“当然是真的,我骗你干嘛。”几番争论后,孩子才知道确实是被父母骗了,有些不高兴。父母却不以为然的说:“逗逗你怎么了,这么不经逗啊。”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些所谓的“玩笑话”,对还懵懂的孩子,也是一种言语暴力。03

言语暴力的危害

言语暴力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的贬低孩子,比如在吵架时骂孩子是“猪脑子”、什么都做不好、养你不如养狗、我管不了你,以后再也不管你了等等。另一种就是上文描述的,借着“玩笑”外皮的言语暴力,可能家长的初衷真的只是想逗逗孩子,还有一点考验孩子喜不喜欢自己的私心,殊不知这样的玩笑在孩子心中,可能就是“妈妈讨厌我”“我是个便宜孩子”。值得注意的是,直接的言语暴力也可能发生在冷静时、并且是无意识的:比如,过年时家庭聚会,孩子当众唱了首歌,众人都夸孩子唱得好,家长却撇撇嘴:“快算了吧,在家从来不主动练歌。”长期的言语暴力会给孩子带来什么?1.羞耻:特别是在他人、尤其是同龄人面前被责骂,羞辱感会更加强烈。2.无助:孩子想要阻止责骂带来的伤害,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这让孩子挫败、无助、不安。3.愤怒:愤怒用来保护自己,也可以防止“我不好”这件事进一步曝光,于是他们变得日渐疏离,与人群格格不入。4.自卑:孩子缺乏判断力,糟糕的评价多了他们会认为自己真的很差很笨。他们不仅陷入这样的痛苦中无法自拔,还会自己责怪自己不够好。哪怕过去了很多年,哪怕早已远离父母身边,这种伤害仍然会如形随形。比起打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不好好说话。04

这几种话不要说

“你再xx,我就不要你了。”

威胁

当你以威胁的方式去跟孩子说话,孩子会当真。他们会出于担心立马变乖,父母也便觉得此法甚好,一用再用。殊不知这是以耗损孩子的安全感为代价的。若孩子去做一件事不是源于自己的决定,而是出自惧怕,那他们长大后也会经常地做出类似的让步,承受类似的焦虑,无法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片刻的轻松。“你就知道玩,怎么不学学人家xx?”

贬低这些贬低式的语言会让孩子轻易堕入自卑的深渊。他们会觉得自己没用,不被接受,甚至低人一等,从而厌恶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哪怕遇到了好的机会也很难真正抓住,因为他们早早地就从父母那里学会了这么一件事:我是不好的。我不配。所以,情绪化的父母请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再开口。哪怕忍不住说了气话,也请转过弯后尽早向孩子道歉,告诉孩子:我刚才那么说,不是针对你……你真是傻,我真后悔生你!

侮辱

心理研究发现,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也难满足父母的期望时,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只能痛苦地审视自己。这类孩子的父母,之所以无法接受不够好的孩子,往往源自他们无法接受不够好的自己。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尽量放低期待,善待孩子,也善待自己。END

来源:网络(侵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约有20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大多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