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糖尿病从哪里来
TUhjnbcbe - 2021/12/5 13:32:00
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作者:姜建慧

“糖尿病”三个字,说起来似乎人人知道,因为很常见,身边的人就可能患有这个病。可是很少有人认真地思考过,了解过,糖尿病从哪里来?

年9月4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了一篇文章:根据年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糖尿病总患病率是11.6%,其中男性12.1%,女性11%。这篇名为《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的论文,由上海交通大医院宁光教授研究团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研究员团队共同完成。调查覆盖了国内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名18岁及以上成人,这也是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的最新的大规模流行病调查。这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人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是50.1%,老年人群、城市居民、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糖尿病前期人群,就是介于正常和异常之间的那部分人群,往往感觉不到什么明显的症状,也许需要长达10年的时间,他们才会因病情恶化而为糖尿病患者,所以很多人并不在意。

专家表示,我国的糖尿病病人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年糖尿病患病率为0.67%,年调查出的患病率为9.7%,年患病率达到11.6%。这些数字是不是触目惊心?中国究竟怎么了?糖尿病从何而来?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尿病。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经消化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血糖对于人体而言就如汽油对于汽车一样。如果没有血糖提供能量,人的各项生命活动,特别是大脑功能,就会出现障碍。健康人如果饮食均衡,在神经与体液的调整下,特别是有着胰岛素的作用,血糖能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假如把细胞比作房子,那么胰岛素就是开门的钥匙;也只有打开房门,葡萄糖才能进入细胞参与代谢产生能量,供身体利用。若因各种因素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受阻,滞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过高的血糖从尿中排出成为糖尿。糖尿病就是以高血糖和糖尿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病。

I型糖尿病患者占10%,大多为儿童及青少年,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少,严重者可发生酮酸症中*。它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胰岛β细胞引起的,不能分泌胰岛素了,因此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

II型糖尿病患者占90%,多发生于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高,近年青少年发病逐渐增多。首先,它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由于长期饮食结构失调,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过多的糖,容易引起胰岛素的过度分泌,最终胰腺β细胞因疲惫衰竭而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引发糖尿病。多余的糖也可能被转换为脂肪形态存储下来,引起肥胖和血液粘度的升高,甚至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再者,缺乏运动,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产生胰岛素抵抗,就是细胞不再同胰岛素结合,使得进入细胞内部参与生成热量的葡萄糖减少,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第三,心理应激状态时,身体产生对糖的额外需求,导致身体将肝糖、将脂肪转化为糖进入血液,供应身体在应激状态下的需要。如果患者处于长期的慢性应激反应状态,如负面的情绪和压力,那么身体就会形成记忆,不断将肝糖、蛋白质、脂肪转化为糖,以保证应激时候身体对能量的特别需求,使大量的糖进入血液,引起血糖持续升高。患了糖尿病,医生会告诉你: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随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心、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心身疾病,对于糖尿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和行为心理调整,我在搜集资料中发现讲行为方式的内容很多,比如饮食、运动、戒烟,但是讲心理因素的内容不多,为了让大家更多一些了解,我找到了心理学家周正教授著的《忧思悲愁与疾病》这本书,书中做了详细的分析:

1、生活事件与糖尿病

生活事件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的各种问题。生活事件与糖尿病起病关系是糖尿病社会心理因素开展得最早的研究,患者在发生糖尿病之前,常常经历了某种生活事件,比如失恋、夫妻关系不和、第三者插足或有外遇被发现、离婚、恩爱夫妻一方患病或死亡、子女不听管教、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等。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需要更新,有人升学困难,有人一直待业,有人面临下岗,人们要面对许多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临床资料还显示,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药物和饮食不变的情况下,遭遇生活事件的袭击,病情也会在短期内急剧恶化。可见生活事件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密切的关系。

2.情绪因素与糖尿病

情绪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患者在发生糖尿病之前,常常经历了某种生活事件,而使情绪出现激烈的反应。正常人在情绪紧张时也会出现血糖升高、尿中的糖增加。如参加了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和经历了一场难度较大的考试后,因情绪高度紧张会有血糖升高的内环境变化;当情绪平静下来时,血糖、尿糖也恢复到正常水平。研究发现,经常情绪紧张或激烈的情绪紧张,会使某些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糖尿病人在情绪紧张时要比平静时消耗较多的葡萄糖,有学者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表明:抑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影响糖代谢,抑郁症患者糖代谢调节能力降低,血糖升高。所以很可能糖尿病患者病前就比一般人抑郁,抑郁使他们易患糖尿病。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忧思、悲愁等不良情绪,能够促使糖尿病发展及恶化,这种作用是较为肯定的。患者情绪安定时,糖尿病病情常可缓解。

3.个性特征与糖尿病

生活事件等对疾病的影响并不是直接作用,它往往与人的个性因素有关。多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大都有情绪不稳定、适应环境能力差、喜怒无常、缺乏理智;多数患者小心固执、自卑抑郁,并且有神经质。早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人人格不成熟,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依赖性强,他们常有不安全感,好象别人虐狂他们似的。

糖尿病的学名为Diabetes,它是从希腊文的diabeinein派生而来的,意思是“扔过去”或“穿过去”,由此而把这种病称为“糖尿痢”,即“糖泻”。糖是甜美的,是爱的象征,甜的东西是甜美的希望之替代物,而甜美的生活是由甜美的希望所组成。糖尿病患者因为不能吸收食物中的糖,而使糖在他身上穿肠而过,从尿中排除体外,这样“糖泻”即成了“爱之泻”。糖尿病患者希望能象正常人一样享受到甜的东西,但同时又缺乏吸收糖的能力。也就是说他虽然希望能实现爱,但这种希望却未被承认,同时他也没有能力接受爱,容纳爱。糖尿病会导致全身酸度过高,严重时可以导致昏迷,而酸是攻击性的象征,糖和酸是对立的,就象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和战神玛尔斯的对立一样,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种爱与攻击性的对立。身体给我们的教训是:谁不去爱,谁就会变酸。换句话说,也就是:谁不能享受,自己也会变得无法被享受!只有会接受的人才会付出爱。糖尿病人所给出的爱在形式上却只是一种存在于尿中的、不能吸收的糖。谁不允许自己潇洒大方,谁就会出现“糖尿痢”。

再说说为什么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不少20岁、30岁的年轻人就得了II型糖尿病,为什么?青春期内分泌旺盛,以满足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如果这些激素的分泌失衡,就会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影响性激素,性激素的异常也会影响到胰岛素的敏感性。为什么失衡?因为青春期产生了大量的能量,这个能量的作用就是要学会去爱人。现在很多人忙于学习,忙于考研,忙于工作,从年轻的时候不谈恋爱,到年龄大了还不谈恋爱,到三十岁了,都没谈过恋爱,那么,你会发现,十几岁会出青春痘。青春痘就表明青春期来了,大自然告诉你能量得用,不用就出痘,出痘就是性的能量被压抑了。到了20岁、30岁,有不少人会有糖尿病。现在很奇怪,全世界都很奇怪,中国20岁、30岁的孩子竟然得了糖尿病,为什么呢?——不谈恋爱,加长期久坐不动,加肥胖,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竟然会有糖尿病!各类重大疾病提醒我们:人一定要按照正常的程序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你没用能量,郁积、失眠、神经症、洁癖都来了,为什么呢?能量没有地方释放,就走向反面。人对自己的生理状态、生理属性处理不好,就会发现麻烦丛生。人是否真的珍惜自己,爱护自己一定要从生理的角度估价自身。

糖尿病行为心理调整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重在消除高危因素。糖尿病目前尚无病因疗法,应强调采取心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糖,缓解症状,消除心因,调理情绪,从而防范疾病的发展、复发和并发症。树立“爱亲人,爱爱人,要说出来,做出来”的信念,这样糖的能量用来激发爱的行为,使其有了合理的释放,就不会被不加利用地排泄出来。

一、调节情绪

1.重新生活。改善你的观点,不要过于专注疾病。培养自己对生活的兴趣,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如郊游、钓鱼、养花、听音乐等。

2.学会享受爱和给予爱,多与家人共处,经常和朋友进行一些互相帮助的活动。

3.放松身体,可请专业人士指导,或参考相关书籍,进行生物反馈松弛训练治疗。

4.通过学习和交流,获得疾病的相关知识,从恐惧、忧愁、失望的心境中走出来。

二、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必须长期坚持。有人说,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当,恣食纵饮,就等于“自杀”。可以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采用低糖、低脂、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目前,把糖尿病食疗的方向集中在可以改进胰岛素功能的食物上。

1.采用低脂食物,低脂食物能帮助胰岛素增强功能。治疗糖尿病关键的第一步就是愈少食用脂肪越好,胰岛素对脂肪敏感,如果血液中脂肪过多,或是身体中积存过多脂肪,胰岛素即无法把糖分送达细胞,糖分就会在血液中累积。

2.采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它会缓慢的释放糖分,使身体慢慢消化、吸收。豆类、蔬菜与谷类所含的淀粉即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在消化过程中,其所含的糖分会缓慢分解,并且一点点地进入血液中,而非一次即大量涌入,你的身体即可依赖这些天然糖分补充消耗的能源。3.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纤维可以使糖分的吸收维持缓慢而稳定的状态。纤维指的是植物所含的粗糙细胞。全麦产品、大麦、燕麦、豆类、蔬菜、水果,都是极佳的纤维来源,并且提供必需的养分。

4.避免食用白面粉制品及高盐饮食,忌用葡萄糖、蜜糖、蔗糖及其制品如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淇淋、含糖饮料等。

三、运动疗法

运动不仅对正常人的健康有益,而且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

1.步行锻练。快速步行是糖尿病人所有运动中最安全、最轻松和最有效的一种。可以每天快走2千米路,也可以每天散步半小时,或一周散步三次,一次一小时。

2.多种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滑雪、划船、打球,运动时要有大块肌肉群参加,达到最大吸氧量。每天20~30分钟,或每次10分钟,一天3次。

3.时时处处都可运动,只要动一动,买菜、扫地等家务劳动,以及工作中的体力劳动,甚至与子孙相戏,都是很好的活动。

4.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跳广场舞、做健身操、打太极拳。

qinzibaike

《亲子课堂》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播出时间:上午9点,重播晚上20点10分

版权声明

本原创文章版权所有

摘编、转载需要注明出处

(注:含平媒、网媒、电视广播及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