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小阳
1这件事过去了一年。
所有知晓此事的亲戚,没人再提及。似乎这个16岁的花季少女,不曾来过这个多彩的世界。
零落成泥碾作尘,叶落无声化作土。
每个人到最后,都将归于尘土。
喜剧与悲剧的区别在于,生长、开花、结果、成熟、零落,如果是一个自然进程,即使化泥碾作尘,依然香如故。
从远处看,这无疑是一出喜剧。
可是,不是每一枝花朵都有幸经历这一自然过程。
人也一样。
由于各种原因,人若无法完成“生而为人”的自然进程,无论从远处还是近处看,都是一出悲剧。
如她,如花似玉的年纪,生命戛然而止的少女。
至今,她躺在殡仪馆冰冷的窄窄的床上,闭着眼睛,像睡着了一样,却没有温度、没有血色、没有青春张扬的脸庞,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她的亲人几次哭晕了过去,不敢看、不忍看最后一眼。
春日的阳光透过枝丫,撒在我的鞋上,恍惚间,感觉像梦一场。
分明地,这个比我还高、像大人一样的孩子,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我的面前,没有任何声响。
唯有抑制不住的悲伤和着无声的泪珠,一如任性的阳光,肆无忌惮地流淌。
2
不曾安慰,因为无从安慰。
没有失去过孩子的人,永远体会不了失去了自己含辛茹苦养育了16年的孩子,对母亲来说,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与悲痛。
她的妈妈,反反复复地说:
我用整个生命去爱她,到底错在了哪里?
她不曾爱过我们,否则不会这么绝情地离我们而去。
似乎每一个悲剧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责任人。
她的妈妈,本能地把女儿的离去看作自己的错。想必,周围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好比前段时间一得的离去,老得被批得面目全非一样。
实际上,类似于自杀这样的极端悲剧性事件,原因都不是单一的。
她在跳楼前,在备忘录留言说:自去年起,就不想再活。而今的选择,与任何人无关。妈妈是个称职的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希望家人和朋友能多关心妈妈的情绪问题。
除此之外,再无只言片语。
从不想再活,到不再活。她经历了一年的痛苦与挣扎。
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在意她这一年是如何的无助与煎熬。
和她日夜相处的妈妈,在她跳楼前三个月,因睡眠障碍、疲乏无力、心悸气短、医院。
没检查出任何器质性疾病。
3
是的,她的妈妈最后被诊断为抑郁症。
什么是抑郁症?
“请想象有一只黑狗,紧随在你的身边。任何人看到都以为它是一只再寻常不过的动物,然而只有你知道这只黑狗的不寻常之处——它以摄取你的所有情绪为食。
它时刻跟在你的身边,你所有想要向他人宣泄的情绪都会进入它的身体,找不到发泄的出口,而它在吞食你的情绪之后长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你感到无助、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兴趣。你发觉到了自己的不正常却又不知问题在哪,也不知如何改变。
你不敢也不愿跟身边的人说,怕被人说是矫情。
你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那只黑狗的身影,它已经长得太高太大,以至于你被压得喘不过气。你的睡眠不再规律,时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时而昏昏沉沉、久睡不醒。
你悲痛欲绝,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抑郁症》中,把抑郁症形容为这样一只黑狗。
在感觉自己被“黑狗”吞噬后,她的妈妈通过“躯体化症状”得到了救治。
而她,仅仅在妈妈确诊为抑郁症的三个月之后,从十层高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4
她为何如此决绝?
合理的猜测只有一个:她也患有抑郁症。
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都反复而明确地显示,
如果父母一方存在抑郁症病史,孩子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便会增加两到四倍;
与患有抑郁症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可能会对家庭互动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可能会增加其他家庭成员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青春期本是情绪极不稳定的时期,需要来自父母的能量支持与情感守护。
与她生活在一起的妈妈,因为抑郁症,能量几乎全被黑狗吸走,已不足支撑自己的日常生活,需求助医生,又如何有能力支持与守护孩子?
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时,我依然听见周围有声音说,她根本没有病,就是矫情。
身处这样的环境,即使你知道自己被“黑狗”盯上,怕也不敢说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吧?最多和这位妈妈一样,因身体不适或睡眠障碍而就诊。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都有超过5%的人可能会罹患抑郁症,大约有15%的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经历抑郁。
一位名叫戈尔的研究员最近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已经指出,抑郁症是全世界25岁以下年轻人中负担最为沉重的疾病。
抑郁症和心脏病、糖尿病一样,是一种病,只不过它是精神上的疾病。
5
既然抑郁症是一种病,它是可以治疗的。
当你或你身边的人感觉心情持续低落或睡眠障碍,尚未严重到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不能干的地步时,即使是抑郁症,也可能是轻度的。
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来说,锻炼是唯一且可能最为有益的治疗方法。
慢跑、骑行、游泳、瑜伽、跳舞,选择你喜欢或适合的锻炼方式,有规律地进行一段时间,情绪、睡眠、记忆力都会有极大的改善。
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可能首先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在症状有所改善后,再试着参与锻炼,不能急于求成。
锻炼之所以对抑郁症有益,主要在于:
在心理层面,
锻炼可以有效打断人们的消极思维和反刍;当他们发展出一定的技能,并且可以掌握特定的活动,他们的自尊也会有所改善;
在社交层面,
他们可能会重建或改善自己的社交网络。
在生理层面,
锻炼可以改变内啡肽的水平,另外还有新的证据表明,锻炼或许能够改变单胺水平,或降低皮质醇的水平。
文章写到这里,我多么希望,开头的一幕只是一场梦,或者是我所看过的某部小说的片段……
多么希望,
每一个遭受抑郁症折磨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的诊治,
都能得到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理解,
都能像说“我得了高血压”一样说出“我得了抑郁症”……
-END-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