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叉叉
排版:叉叉
我们曾经介绍过“亲近人群”的倾向(链接),今天我们想向大家介绍另外一种神经症倾向(共三种)——远离人群倾向。
1
具有远离人群倾向的人被称为疏离型,他们普遍表现出对他人的疏远和对自身的疏远。对他人的疏远很好理解,就是所谓的“离群”。而对自身的疏远指的是,疏离型的人对自己内心的情感是麻木的,他们无法(或是不愿、不敢)清楚地、切实地体会到自己的内心感受。
但是疏离型的人对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并不是完全无知的,他们通常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审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2
疏离型的人有一些非常明显的需求。
首先就是,疏离型的人需要在情感上与他人保持距离,尽可能不与他人在情感上产生任何接触与联结。
为此,疏离型的人又不得不衍生出了自给自足的需求。毕竟只有尽量少地依赖他人,才能使自己与他人保持距离。有的时候,为了保证这种自给自足,他们甚至会限制自己的需要——如果需要的东西要依靠其他人才能获得,那他们宁愿斩断这种需求,以免他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过于重要。
疏离型的另外一个需要是对隐私的需要。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果私人领域对他人开放,那么与他人保持距离的状态就可能遭到破坏。
疏离型的人看起来非常独立。独立许多时候是一件积极的事,但是对于疏离型来说,他们独立的目的却很消极——为了不被他人影响,不会受到人际关系的束缚,不用承担任何义务等。
他们对于会对自己产生约束的东西非常敏感,不过具体的表现因人而异。有的人抗拒身体或行动受到束缚;有的人回避长期的契约,比如婚姻;有的人重视时间上的自由感,甚至为了与时间的约束抗争,有意或无意识地迟到;还有的人排斥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为了反抗,会刻意不去按照被期待的方式行动,哪怕这种期望和他原本的意愿是一致的……
疏离型的人对于优越感的需要比其他类型的人更加明显。他们所追求的优越感,不是通过努力得来的,而是那种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的优越感,亦无需刻意表现,其他人会自然地认可和欣赏自己。
由于疏离型的人普遍与他人保持着距离,因此他们的优越感也表现在对自己独特性的认可。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是与众不同和独一无二的,并希望能保持这种独特。如果他人否定或忽视了疏离型个体的独特性,他们可能会感到非常愤怒和不满。
3
疏离型的人对于情感的态度非常典型。他们喜欢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略情感,甚至否认情感的存在。毕竟对他人产生了爱恨就意味着随之而来的亲密或是矛盾会破坏那种云淡风轻的“疏远”和“无关”;而如果对某些事物、活动等的喜爱让自己产生了欲望和兴趣,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对独立自由的威胁。
霍尼说:“在他们眼中,在允许充分将感情流露出来之前,需要小心地对周围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免可能因此丧失自由,同时一切对独立的威胁都会使他退缩。”
这种对情感的压抑,会使得疏离型的人极度重视和依赖自己的理性。面对任何的麻烦,他们都会调动自己的理性思维,像在做科学研究或是计算机程序一样地去解决问题——似乎只要足够理智,就可以排除一切情感的影响,进而顺理成章地继续压抑自己的情感。
压抑情感有时也会给疏离型的人带来一些特别的体验,比如,部分疏离型的人会倾向于进行一些艺术创造,比如写作、绘画、音乐等,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他们可以允许自己产生一些深刻的感受并表达在作品当中——毕竟身处艺术作品中和身处真实世界还是不一样的,艺术创造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安全的空间进行情感的宣泄。
4
对于心理健康的人来说,无论是亲近人群的倾向、远离人群的倾向,还是我们以后会介绍的攻击人群的倾向,这三种倾向之间互相平衡互相补充,形成了一种灵活有效的对待他人的态度。但是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来说,三种倾向虽然也都会存在,但其中一种往往会具有一定的强迫性,这些人可能会无法控制地走向某一个极端,此时,三种倾向在个体身上无法平衡,就会形成冲突。霍尼认为这种冲突就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反思一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着过于强烈的远离人群的倾向?这种倾向是我可以选择和调控的,还是在任何情境下我对待他人都是如此?如果你的身上出现了明显僵化、不受控制的远离人群倾向希望能够予以重视,毕竟调节强迫性倾向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它的存在。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