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亲自的感受,也结合别人的经验,今天才也终于醒悟过来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神经症的原理。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辈子平平安安各种顺利,但这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幸运,大部分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一些挫折,无论是学习,工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意外,财产,感情等。当这些挫折袭来的时候,任何人无论多么的所谓心理素质好,挫折导致的恐惧或担心其实都会激发自己的自主神经的正常反应,这种对于人类多少年进化来说很正常的反应相伴的是各种躯体或睡眠或情绪的不适,面对这些挫折人会有正常的焦虑抑郁强迫等状态。这些都是正常的。一部分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不适或状态没有多想,就是简单的允许接受,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是接受,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就像面对一场感冒,一个拉肚子,一个所谓的上火一样,过一段不适消失了状态好转了,该生活该工作就忘记了,就算以后还有类似的场景,也还是如此。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面对这些不适和状态,更多的是想要控制消除,于是开始了上网搜索,治疗,接受咨询,买各种心理书籍,反思原生家庭和性格等,开始了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因为平时生活经验学习的就是有了病要看,或者说平时更认可的是器质性疾病的对待思路:找到原因,治疗,必须痊愈。控制或消除神经症,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毫无状态波动的机器,往宏观想一下,这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觉的人么?追求痊愈不就是把自己变成一台机器么?或者追求以后的人生也永远必须没有任何挫折么?可能么?
越是要控制消除定义自己去治疗,其实是进入了精神交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不适----赶紧好想法好---恐惧担心不好---不适更多或持续---恐惧担心不好---不适无法结束。这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的是,无论自己病发的第一次什么细节,一部分觉得很正常的一种体验到另外一部分人这里成了一种病,才是自己真的有了某某症的原因。
怎么解决,两点,一,不要定义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有“病”。二,已经开始定义自己了,也花费了很多精力去控制或治疗了,尽快阻断自己错误的模式,回归到别人面对同样不适或状态的模式,那就是允许接受自己的不适或状态,承认人就是会有躯体或情绪的起伏的,承认神经症不能按照传统的器质性疾病来对待,也就是没有所谓的痊愈(不要看到这里暗示自己不会痊愈,这里强调的是器质性疾病的“痊愈”),无论波峰还是波谷,该干啥干啥。很多人可能通过自学或咨询会知道要接受,但是这种接受是不是还是为了控制或消除各种躯体或情绪的不适?那么,这种接受就变成了忍受,真正的接受是和躯体或情绪的各种状态共存,因为本来波峰波谷就是常态,其实连刻意的接受都不需要练习,就是回归到正常人的模式就可以。
当然了,我们可以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性格,反思所谓的原生家庭和经历,或许这些是让我们成为此部分人还是彼部分人的原因。但是没有人的父母是完美的,没有人的父母是心理学家,没有人的环境或经历是事事如意的,也没有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是完美的。这些改变反思是有用的,但更有用的是怎么面对已经激发的模式,怎么回归更合理的模式。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神经症患者总是追求所谓的“痊愈”后再正常的生活工作,或总怀念自己发病之前的状态,想要回到以前再正常的生活工作。这种心理只能强化自己的控制与消除,只能暗示自己还是个患者。正确的做法还是如上边所说,允许波动,接受各种状态,和躯体情绪的不适共存,同时正常的生活工作,该干啥干啥。一定能好起来,一定能痊愈,或者说一定能不再害怕不适,不再判断自己是否痊愈,这个才是心理学上的痊愈。
自己本来没有病,没病找病,这个才是神经症的真正根源,想通了这一点,再去顺着这个醒悟去调整自己,才能治本。
吃药也好,精神科医生也好,心理咨询也好,不断的搜索有关资讯也好,看各种书籍也好,包括看这个文章也好,这些都是能帮助自己调整的,但是真正能帮助自己彻底调整的,还是自己。去醒悟,去调整,去改变,去蜕变。当然了,这个调整改变过程不容易,甚至很难受,但必须去做。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看似鸡汤的一句话,其实用在神经症病友身上是多么痛的领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