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喔唷,这孩子真滴皮,怕不是多动症吧下
TUhjnbcbe - 2021/7/3 2:35:00
拼多多运营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bcutexas.net/chaoliu/xinchao/1608.html

好动的孩子不一定是多动症

不好动的孩子不一定不是多动症

这两句话听起来有点绕?

没关系,主要是想告诉大家

其实对于多动症的认识,

还存在很多误区

比如

Q4

孩子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注意力很集中,

可以排除多动症吗?

A4

多动症患儿的注意缺陷是指“主动注意”缺陷,而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则为“被动注意”,是屏幕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不能说明孩子的注意力很集中。

Q5

有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

的表现就一定是

多动症吗?

A5

很多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容易被误认为得了多动症,其中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做好入学准备。DSM-V诊断标准中,行为症状需至少持续6个月,在多个场景出现(如学校、家庭),且造成功能损害,才可诊断为多动症。对于诊断,不能仅仅根据多动、冲动或注意缺陷等现象就武断为多动症,一定是疾病造成患儿各方面的功能损害,如影响到学习成绩、同伴交往、情绪控制等。

Q6

多动症等大了就好了,

不需要吃药的说法对吗?

A6

多动症的发病机制为大脑皮层成熟延迟,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不足。因此6岁以上明确诊断者需要规范的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也需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疗效。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进展,容易继发学习障碍、对立违抗、焦虑抑郁、品行障碍等并发症。随着年龄增大,前额叶功能成熟,部分患儿(约1/3)在青春期左右症状消失可以停药,而其余2/3则可以延续至成年期。4-6岁学龄前期诊断的患儿因没有特定的学习任务,首选行为治疗。

多动症并非字面上的“多动”,需要结合儿童年龄、症状发生的场合、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等综合考虑。建议家长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明确诊断、规范治疗,改善孩子的功能和成就。

*本科普栏目由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18DZ)。

插播彩蛋

距离高考还有10天,上海思睿明精神心理诊疗中心(微博

思睿明)为高考学子提供考前心理辅导。

助力高考学子,释放考前焦虑,缓解紧张情绪。

本文知识点由上海思睿明精神心理诊疗中心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喔唷,这孩子真滴皮,怕不是多动症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