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迫症概述:
在谈强迫症之前,先谈一下强迫现象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强迫现象:比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是不是没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儿童、少年也会出现强迫现象,比如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走4步必须跳1步才能继续向前走等,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一般来说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那什么是强迫症呢?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调查显示强迫症终身患病率大约为2-3%,也有文献报道终身患病率为0.8-3%;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千分之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从临床经验来看强迫症的病例数比抑郁症要少不少,我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患病率约为千分之5到10,大约有-万,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平均发病年龄19-29岁,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可以把强迫症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可能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为轻度强迫症和重度强迫症,轻度强迫症治疗起来相对容易一些,疗效较好;但是重度强迫症的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重度强迫症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较大的痛苦和负担。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洗手要洗3-4小时,手都被洗破了;还有一位患者出门前要反复检查,3个小时都出不去门,为此就整日不出门.可以说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患强迫症而造成无法工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强迫症的治疗。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呢?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从临床经验来看,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如过分溺爱或者过分严厉,造成患者过分依赖他人,独立性、自主意识、自信、大胆这些优秀品质的缺失可能是强迫症最重要的发病原因,也是影响治疗和预后的最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够实现各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实现,神经递质就好比是邮差,不同的邮差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体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DA(多巴胺)、Sigma(西格玛)受体以及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而抗强迫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强迫症状改善。二.强迫症的表现
强迫症状一般包括
①强迫观念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
②强迫行为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强迫和焦虑就像一对双胞胎一样,强迫症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强迫症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患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对但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2.患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于自我,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想法。
新患病的强迫症患者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如果患者患病时间较长,那么他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强迫症状,因此自我的强迫和反强迫变得不那么强烈。这是诊断强迫症的关健点。因为从临床上看的话,有一些不典型的强迫症患者,发病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精神病性的症状,诊断可能会因此被误改为精神分裂症。因此,及时识别强迫症状的特点,并加以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种广义的强迫障碍介绍给大家了解一下,叫做强迫谱系障碍,这一类的疾病具有类似的特点: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观念和/或行为,症状反复出现而且难以控制。包括:强迫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疑病症,人格解体,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拔毛癖),成瘾行为(病理性*博、强迫性性行为强迫性购物、网络成瘾)。三.强迫症的诊断
诊断典型强迫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精神科医生诊断强迫症的主要依据有:家属提供的患者病史(患病的时间、不好的表现等)、精神检查(通过和患者交谈得出检查结果)、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实验室的辅助检查等。临床上常用的强迫量表是耶鲁布朗强迫量表,通过量表得分的多少来判断病情的严重和好转程度。(详见后续发布的文章)
但是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不典型强迫症,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不典型强迫症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也可能是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的早期表现,也可能是强迫症的早期表现,需要家属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诊,和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诊断标准:强迫症[F42强迫性障碍]
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要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力抵抗,但不能奏效。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1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恐惧症等;
2排除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未完待续关联文章阅读↓↓:标题:科普
医院副主任医师赵振海: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大多爱看内科?复制链接打开:
赵振海,男,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会员,中国性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医学会理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班(中医心理治疗方向)
(北京市第二届西学中高级研究班)
北京大学医学硕士
山东济宁医学院大学本科毕业
大学本科毕业于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精神医学与精神卫生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国内第一所设立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的高等医学院校)。
后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硕士学位。
目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在读。跟随著名中医院汪卫东教授系统学习本土的中医认知催眠疗法,中医发展心理疗法治疗精神疾病,探索研究精神疾病的心理学发病机制:异常人格发展及其治疗。
大学毕业后医院工作至年05月,多年来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曾在北医六院出门诊8年,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及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正在学习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精神疾病,探索研究精神疾病发病的心理学机制。
.6月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工作,继续从事精神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提示:“医生+”客户端的线上医课堂在进行中,更多精彩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