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自杀?
一份自我诊断报告
通常而言,资讯任何一个有任何心理学背景的人,都会告诉你:不要自我诊断。这也是正确的,一般来说,自我诊断意味着大量的偏见,无法客观地看待病情,诸如此类。然而,我在这里仍然冒昧地做出尝试,进行一次自我诊断。即使诊断结果本身不具有任何治疗意义,这份报告如果提交给专业治疗师,应当能起到一定参照作用。
病情简述
自年年末,病人开始出现神经性呕吐的症状,较有可能的原因是进入新学校导致的适应障碍。神经性呕吐症状越来越严重,导致严重体重减轻,年年初开始治疗。诊断为抑郁和焦虑。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年8月被诊断为双相障碍,一个月后又成为抑郁。此后没有再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病人年夏天开始吸烟,目前烟龄半年。病人在吸烟时会有较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眩晕、反胃、呕吐等。病人具有一定上瘾症状。吸烟量恒定为一日五根左右,并没有显著增加。
病人的神经性呕吐症在年9月开学后出现,初期表现为凡食用含有乳制品、生冷食物(刺身等)就会呕吐,后发展为除了在家吃的少数食物(肉饼、咸肉粥、青菜)外,其余食物都会呕吐。呕吐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内,食物基本未被消化。
病人有自残行为,主要表现为神经性地撕脚部死皮和用刀具自残,部位包括左手手腕、大腿、胸口。伤口普遍不深,没有超过脂肪层的。第一次自残行为发生于年12月12日,在接下来半个月内频率极高,每日都会有新伤口。之后频率渐渐变少,病人描述为主要是在感受到焦虑后的应激反应。
病人有过数次自杀尝试,形式为滥用药物。药物剂量并不大,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病人会选择用“自杀倾向严重”来描述自己。
本次诊断主要是在病人又爆发出强烈的自杀冲动后进行。此前,病人自称开创了“虚无主义心理治疗“,核心是通过认识到痛苦的无意义消解痛苦。然而病人感到,仅仅是无意义不足以让痛苦不存在,痛苦仍旧是可感知的,感知仍旧是很真实的。本次诊断前夜,病人夜晚忽然爆发了强烈的焦虑情绪,有自残行为。
心理动力学分析
听病人叙述事件,可以感受到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和自我独特性神话。包括病人最近创造的“虚无主义心理治疗”,都可以看出病人在非常努力构造自己的独特性神话,甚至具有强迫性成功的一些症状。同时,病人有强烈的自我中心表达欲,以自身体验为模板进行了很多写作,经常都体现出夸大自身的倾向。根据病人所说,在阅读书籍或者观看电影时,经常会感到某个人物和她一模一样。这些症状都体现了其自我独特性迷信。
病人身上独特性迷信的表现非常明显。显然,病人长期以来都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比常人更优秀,并且这种观念在之前的生活中得到了验证(考入最好的学校,优秀的成绩,姣好的外表,等等)。同时,因为坚信自己独一无二,病人也认为自己应当是所有人注意力的中心。这一点在病人生活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病人的朋友比较少,但是一旦在交往过程中,她会倾向于成为掌控全局的一方。在小组工作中,她也倾向于独自完成全组的工作。
然而,这种独特性神话在进入学校后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应对,病人开始了神经性呕吐。背后的想法是:如果不能用优秀得独一无二,不如病得独一无二。事实证明,她也做到了。在呕吐开始之后,她在学校中也成为了大家关心的对象。她用肉体上的病痛作为理由,理所当然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在这个方法成功之后,她的神经症越来越严重,后来到了无法继续学业的地步。
同期,病人在网络上的活动也能有效佐证独特性迷信和寻求注意力的特点:她在网上写作,并联系了一些人筹备一个项目,她作为小组的计划人。在后期,小组中的人表现出没有她也能做得很好的趋势时,她与小组中人很明显出现了裂痕,是她单方面拒绝继续和小组中人沟通。同时,她换了一圈人,开始和之前类似的事。
病人在年3月左右第一次尝试自杀,最近一次是年10月左右。此前失败的自杀经验,毫无疑问导致了越来越频繁的自杀冲动。在一定程度上,此前的经历构成了病人的不死神话。即,自杀行为也杀不死她,她个人的独特性得到了保全。而构建自身独特性的神话,按照心理动力学观点,应该起源于存在关怀(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导致的恐惧。
在这里可以回到病人病史的早期阶段:在年初,病人的体重跌到40千克左右,出现了长期嗜睡,精力不振的症状,在家人的描述中,她的情况接近于“绝症患者”了。然而病人之后在三天内体重增加了五千克,并能够继续上学。此时,病人心中对自己独特性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这里的问题在于,病人的经历,严格而言,绝没有到类似于绝症的情况。或者说,病人一直都没有直接面对死亡。因此,这次经历反而是加重了病人对死亡的焦虑:不仅认识到,抽象意义上的人是必然会死的;同时,也加重了自身独特性的迷信。并且,这种迷信的机制非常奇特,在病人身上,自身独特性的神话是通过“有病”得以继续的。在某种意义上,接下来的自杀行为,是对这种神话的检验。而且,这个神话也经受住了考验,迷信进一步加深了。进而,通过之前的自杀经验,病人被灌输了一般自杀行为是无法导致死亡的观念,甚至是,通过自杀行为才能确保自己不死。自杀行为是缓解死亡焦虑的做法。这种心理机制并不独特,按照兰克的说法,属于因为不想还债(死亡),所以不借贷(生活)。病人自我表述称并不恐惧死亡,在上一次自杀前想法是:大概是死不了的,死了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暴露了背后对自杀的平淡化,认为自杀行为不能致死。并且这种认识被后续经历进一步加强。相反,在潜意识层面来看,自杀行为可以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