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究发现,一个名为Ef-cd的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产量损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解析解:A、依题意“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可知,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或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水稻增产,A错误;B、Ef-cd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含氮碱基,B正确;C、根据该水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可知,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合成,C正确;D、有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H4+载体数量增加,促进植物对NH4+的吸收,从而提高水稻的氮吸收能力,D正确。故选:A。
2、实验小组在某雄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种群中发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1号染色体称为三体,多2条1号染色体称为四体,但不能存活),减数分裂时1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解析解:A、出现三体植株,可能是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异常引发染色体数日变异导致的,A正确;B、该植株(AAa)产生的四种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1:1:2:2,其中Aa配子的比例为,B错误;C、基因型为AAa的三体植株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袋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后,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aa,C正确;D、该三体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均为AA:a:Aa:A=1:1:2:2,因此其A自交后代的基因(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
其中四体不能存活,后代中出现三体的比例为÷(1?)=,D正确。故选:B。
3、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解析解: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构成了种群的空间分布,A错误;B、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二者共同进化,B正确;C、即使是适宜的新环境,资源、空间等也是有限的,田鼠的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C错误;D、在沙丘、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而弃耕农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
4、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缩纤维和慢缩纤维两种:快缩纤维负责剧烈运动如举重、短跑,易产生酸痛感觉;慢缩纤维负责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解析解:AB、快缩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少,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主要依靠糖酵解产生ATP供能,并产生大量乳酸,A错误,B正确;CD、慢缩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多,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有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ATP多,CD错误。故选:B。
5、某同学将活酵母菌和淀粉溶液装进饮料瓶,预留的空间后密封,观察酵母菌发酵的变化并用表格进行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解析解:A、呼吸作用的底物是葡萄糖,酵母菌不能直接以淀粉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A正确;B、溶液出现气泡和瓶子膨胀的原因是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CO2,B错误;C、有机物经酵母菌发酵后,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其物质的变化是转化成了酒精和CO2,C错误;D、由于瓶子已密封,酵母菌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甲)有水、酒精和CO2,呼吸作用场所(乙)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故选:A。
6、如图为甲、乙两家族关于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乙家族所患疾病为伴性遗传病,且两家族均不携带对方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C
解析解:A、据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控制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在遗传时能自由组合,A正确;B、假设控制甲病的基因是A,则在甲家族中,不患病的Ⅲ-9的基因型为aa,其患病双亲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Ⅱ-5和Ⅱ-6所生患病Ⅲ-8的基因型为AA、Aa.因此Ⅲ-8的基因型与Ⅱ-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B正确;C、假设控制乙病的基因是B,则在乙家族中,表现正常的Ⅲ-6的基因型为XbY,患乙病的Ⅲ-8的基因型为XBY,他们的母亲Ⅱ-4的基因型为XBXb.两家族均不携带对方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甲家族中的Ⅱ-6的基因型为AaXbY,乙家族中的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若甲家族中的Ⅱ-6(AaXbY)与乙家族中的Ⅱ-4(aaXBXb)婚配,则生育的男孩中患两种病的概率是×=,C错误;D、患乙病的Ⅲ-8的基因型为XBY,若乙家族中的Ⅲ-8(XBY)与正常女性(XbXb)婚配,则生育的女儿均患乙病(XBXb)、儿子均正常(XbY),D正确。故选:C。
7、将一株质量为20g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
A
解析解:*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瓜幼苗的质量,故*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8、如图表示自然界中三种蛋白酶的活性与pH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D
解析解:A、由曲线图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活性在pH值小于4、大于9时不能确定,在pH值4~9时具有较高活性,木瓜蛋白酶受pH影响,A错误;B、看图可知,在胰蛋白酶最适宜的PH值两侧,由两个不同的PH值,对应的酶活性相同,B错误;C、本曲线图只能看出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不能确定酶的活性是否受温度影响,C错误;D、看图可知,pH由2提升到5的过程中,胃蛋白酶活性不断下降,D正确。故选:D。
9、用32P的磷酸盐培养蚕豆幼苗,通过追踪放射性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时间,如图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解析解:A、分析题图可知,bc段是细胞分裂的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cd段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而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B错误;C、ef阶段为分裂期,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将细胞质一分为二,C错误;D、一个细胞周期应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可以用图中bc+cd表示,D错误。故选:A。
10、如图示意某生物的染色体结构变化,据图判断该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化属于(
)
B
解析解:分析题图:该图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的移接,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选:B。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二、解答题(共70分)11、(5分)促*体生成素是自青春期开始由腺垂体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它除了参与调控生殖系统的成熟以外,还与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的稳定有关,感应促*体生成素的“受体蛋白”直接表达于造血干细胞的表面。回答下列问题:
(1)促*体生成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有(至少填2种),可以用试剂鉴定促*体生成素的化学本质。
(2)研究发现,阻断促*体生成素的信号将加速白血病的发病速度,推测促*体生成素可能通过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内基因的正常表达,而避免其过度增殖。
(3)促*体生成素的分泌量增加会引起促*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外泌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性激素的分泌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正确答案(1)卵巢、睾丸,骨髓造血干细胞;双缩脲试剂和斐林
(2)原癌基因和抑癌
(3)减少;增加
解析解:(1)根据“它除了参与调控生殖系统的成熟以外,还与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的稳定有关”可知,促*体生成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有卵巢、睾丸,骨髓造血干细胞;促*体生成素是糖蛋白,故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鉴定,看是否有相应的颜色反应出现。
(2)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研究发现,阻断促*体生成素的信号将加速白血病的发病速度,据此推测促*体生成素可能通过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正常表达,以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避免其过度增殖。
(3)促*体生成素的分泌量增加会促进性激素的分泌,故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加;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故促*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外泌量会减少。
12、(6分)蝴蝶的紫翅(M)对*翅(m)为显性,绿眼(N)对白眼(n)为显性,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1)两纯合的蝴蝶杂交后代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个体中,紫翅与*翅的个体数比值为3:1,白眼与绿眼的个体数比值为1:3.据此,能否推导控制翅色与眼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试说明理由。
(2)研究小组假定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第二,控制眼色的驻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第三,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
①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蝴蝶的基因型有种;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种;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种。
②现有各种纯合蝴蝶若干可供选,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来鉴別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是;请写出能支持三种情况的预期实验结果。
正确答案(1)否子二代中的单性状的表现型及比例仅能说明两对基因分别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本实验未统计性状组合的表现型及比例,即未证明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互不干扰,因此无法推导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①9;15;15
②雌性紫翅绿眼×雄性*翅白眼子代雌雄蝴蝶均为紫翅绿眼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紫翅白眼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翅绿眼
解析解:(1)两纯合的蝴蝶杂交后代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个体中,紫翅与*翅的个体数比值为3:1,说明控制翅色的基因M和m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子二代个体中,白眼与绿眼的个体数比值为1:3,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n和N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本实验未统计性状组合的表现型及比例,即未证明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互不干扰,因此无法推导出控制翅色与眼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雌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和W表示;在雄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和Z表示。
①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只研究每一对等位基因,则蝴蝶的基因型各有3种(如MM、Mm、mm),所以将这两对基因一起研究,蝴蝶的基因型有3×3=9种。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5种(ZNZN、ZNZn、ZnZn、ZNW、ZnW);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蝴蝶的基因型有3种(如MM、Mm、mm);可见,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5×3=15种。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5种(ZMZM、ZMZm、ZmZm、ZMW、ZmW);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3种(NN、Nn、nn);可见,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5×3=15种。
②利用现有的各种纯合蝴蝶若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来鉴別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具有双显性的雌性蝴蝶与具有双隐性的雄性蝴蝶杂交,即雌性紫翅绿眼×雄性*翅白眼,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MMNN和mmnn,子代的基因型为MmNn,子代雌雄蝴蝶的表现型均为紫翅绿眼;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MMZNW和mmZnZn,子代的基因型为MmZNZn、MmZnW,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紫翅白眼;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NNZMW和nnZmZm,子代的基因型为NnZMZm、NnZmW,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翅绿眼。
13、(7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人类的需求来改造生物的性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图中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据图回答:
(1)在图示过程中涉及的细胞水平的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有(填2种)。
(2)图中①一般经处理可以得到③.能实现②进入③的常用方法是
(3)⑦是⑥生出的后代,而⑦的遗传性状和荷斯坦奶牛最相似,原因是。要实现⑦批量生产血清白蛋白,需要确保③为雌性,可采集进行性别鉴定。
(4)在将⑤送入⑥之前需要用对⑥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把⑤送入⑥的最佳时期是。
正确答案(1)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
(2)胰蛋白酶;显微注射法
(3)因为个体⑦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荷斯坦奶牛;滋养层细胞
(4)孕激素;桑葚胚或囊胚期
解析解:(1)图中涉及基因工程、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其中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属于细胞水平的操作。
(2)图中①奶牛的组织需要经过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的处理使其分散,培养得到③,把目的基因②导入③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处理。
(3)个体⑦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荷斯坦奶牛,故⑦的遗传性状和荷斯坦奶牛最相似。要确保③为雌性,可采集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
(4)在将⑤送入⑥之前需要用孕激素对⑥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供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通常将⑤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期再经过胚胎移植送入⑥。
14、(9分)血浆渗透压在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态上十分重要,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保持其稳定性.
(1)在身体水分的进出方面,主要的“入口”是由“口渴”这一动机引发的主动饮水,渴觉中枢在.主要的“出口”是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尿量主要是由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调节的.
(2)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经常尿床的原因是.在人体排尿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是(填“单向性或双向性”)
(3)研究这一调节系统的科研工作者将体重相同的健康成年人分为2组,令他们进行长跑,直到体重减少1kg之后,令第Ⅰ组的人摄取1L纯水,令第Ⅱ组摄取1L0.5%食盐水,并在摄取纯水和食盐水后的15min和3h两个时间段询问统计口渴情况(统计期间不再摄入水).
①长跑运动中大量排汗主要是为了保持的相对稳定.饮水15min后,两组人的渴觉变化一致,都(填“上升/不变/下降”),为什么?
②饮水3小时后,第(填“Ⅰ/Ⅱ”)组的人的渴觉和15min时变化不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1)大脑皮层;下丘脑
(2)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弱;单向性
(3)①体温(温度);下降;两组都补充了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了
②Ⅱ;因为第Ⅱ组不仅补充了水还补充了无机盐,使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了平衡
解析解:(1)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具有感受、传递、分泌和调节功能,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来调节水盐平衡.该激素是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调节分泌产生的.
(2)排尿反射在成人中体现了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脊髓的控制.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弱,所以更易尿床.在人体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从兴奋部位传导至未兴奋部位.离体条件下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3)运动时大量出汗主要是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出汗后大量脱水和脱盐,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补充了纯水或者一定浓度的食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下降,都会缓减口渴.但只补充纯水,只能暂时缓减口渴,因大量饮纯水后又冲淡了血液中盐的浓度,机体为了保持和恢复原有浓度,就要把喝进来的水分再排出去,于是继续出汗,随着汗液的排出,盐又进一步丢失,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人会越喝纯水越渴.而Ⅱ组饮用的是食盐水,不仅补充了水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还及时补充了流失的盐分,这样才能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而真正的解决口渴,恢复正常状态.
15、(6分)图1为某动物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体内的细胞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图3为人体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④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是(按照分裂先后顺序),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细胞(填字母)中。
(2)图2中的Ⅰ时期对应图1中的细胞(填字母),Ⅲ时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Ⅳ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比体细胞中的减半,意义是。
(3)若图3表示一个色盲患者的减数分裂过程,且细胞D中不含色盲基因,则正常情况下,图3中含色盲基因的细胞有(填字母)。
正确答案(1)e、b、d;b
(2)b、c、e;着丝点分裂;形成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均减半的配子,再通过受精作用加倍,以保持生物体染色体数目和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3)A、C、F、G
解析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是b、e、d;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细胞b中。
(2)图2中的Ⅰ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对应图1中的细胞b、c、e;Ⅲ时期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Ⅳ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比体细胞中的减半,意义是形成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均减半的配子,再通过受精作用加倍,以保持生物体染色体数目和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3)若图3表示一个色盲患者(男性)的减数分裂过程,且细胞D中不含色盲基因,则B、E中也不含色盲基因,即正常情况下,图3中含色盲基因的细胞有A、C、F、G。
16、(7分)GRFT是一种来源于红藻的外源凝集素,能作为治疗艾滋病的候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GRFT基因导入烟草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中,发现烟草中GRFT基因的表达量可达60%~9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GRFT基因导入烟草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的方法为,该方法能将GRFT基因导人烟草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利用的是T-DNA具有。
(2)构建重组质粒时可插入NPTⅡ基因,具有该基因的转基因植物的叶绿体离体培养时会出现退绿现象,据此可知重组质粒中的NPTⅡ基因实质上是一种,其作用是。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除了质粒外,还有。
(3)欲大量获得GRFT,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转基因烟草细胞培育到阶段,原因是该阶段的细胞具有的特点。
正确答案(1)农杆菌转化法;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2)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动植物病*以及λ噬菌体的衍生物
(3)愈伤组织;分裂、代谢旺盛
解析解:(1)GRFT基因属于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利用的原理是农杆菌中Ti质粒上的T-DNA具有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的特点。
(2)基因工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都含有标记基因,便于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由题意知:构建重组质粒时插入了NPTII基因,该基因的作用是能转基因植物的叶绿体离体培养时会出现退绿现象,说明重组质粒中的NPTII基因实质上是一种标记基因,其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包括质粒、动植物病*以及λ噬菌体的衍生物。
(3)欲大量获得GRFT,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由于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代谢旺盛,故将转基因烟草细胞培育到愈伤组织,使目的基因大量表达,可从培养液中大量获得GRFT。
17、(9分)遗传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均位于细胞核中),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种。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
(2)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
(3)如果将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子代能产生棕毛个体的交配组合(基因型)为。
有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
(4)由图可知该遗传病是(显/隐)性遗传病。若Ⅱ5号个体携带有此致病基因,可推知该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若Ⅱ5号个体不携带有此致病基因,则10号与一正常的男子结婚,准备生育前是否需要做遗传咨询?请说明理由。
(6)如果这种单基因遗传病为红绿色盲,Ⅱ5和Ⅱ6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Ⅲ9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症(XXY)患者,其病因是Ⅱ代中的号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正确答案(1)4;AAbb×aaBB
(2)红毛:棕毛:白毛=1:2:1
(3)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4)隐;常(5)需要遗传咨询,因为10号基因型为XAXA或XAXa,如果10号是致病基因携带者(XAXa)的话,她与正常的男性结婚,生的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6)6;第二次
解析解:(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4种。
(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
(3)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格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F2的基因型有:A_B_、A_bb、aaB_、aabb,其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aabb,能产生棕色猪(A_bb、aaB_)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4种。
(4)II-5号和II-6号正常,后代中出现患病个体,说明该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II-5号携带致病基因,所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5)Ⅱ5号个体不携带有此致病基因,则10号与一正常的男子结婚,准备生育前需要遗传咨询,因为10号基因型为XAXA或XAXa,如果10号是致病基因携带者(XAXa)的话,她与正常的男性结婚,生的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6)II-5号不患红绿色盲,III-9号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II-6号,9号个体含有两条X染色体,是由于6号个体产生配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18、(8分)冠状病*是一个大型病*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而今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nCoV)则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新*株。如图1是冠状病*结构示意图,表面蛋白M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表面蛋白S通过与动物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图2是冠状病*在动物细胞内的复制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结构分析,冠状病*属于(包膜/裸露)病*;以动物为主要寄生对象的-nCoV也能感染人类的根本原因是。
(2)比较图2中过程②与宿主细胞(动物细胞)自身的转录过程,两者相同的有(多选)A.两个过程的模板相同B.两个过程的原料相同C.两个过程都有脱水缩合D.两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3)下列关于冠状病*及其遗传机制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多选)A.青霉素对冠状病*具有杀伤作用B.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微生物培养基对冠状病*进行培养C.冠状病*的(+)RNA和(-)RNA都可以作为子代病*的遗传物质D.图2中①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了控制疫情,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也都着力研制有关-nCoV的疫苗,图3示意冠状病*疫苗研制的一条技术路线。
(4)图3中的目的基因为;需用DNA连接酶的步骤有;判断重组DNA成功导入大肠杆菌的依据是。
(5)试分析疫苗Ⅰ与疫苗Ⅱ在实验动物体内引起免疫效应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1)包膜;人类某些组织器官的细胞(如呼吸道上皮膜上有新型冠状病*(-nCoV)的受体
(2)BC
(3)ABC
(4)表面蛋白M的DNA;⑤⑦;能成功表达出的蛋白M
(5)相同点:疫苗Ⅰ和疫苗Ⅱ都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都利用蛋白质M引起机体免疫反应,都能产生记忆细胞与抗体)不同点:疫苗Ⅰ为蛋白质疫苗,疫苗Ⅰ注射动物体后的蛋白M直接被免疫细胞识别引起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疫苗Ⅱ为DNA疫苗,疫苗Ⅱ注射动物体后先通过转录翻译产生蛋白质M,免疫细胞识别蛋白M引起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
解析解:(1)根据图1结构分析,冠状病*属于包膜病*;人类某些组织器官的细胞(如呼吸道上皮膜上有新型冠状病*(-nCoV)的受体,所以以动物为主要寄生对象的-nCoV也能感染人类。
(2)A、根据分析可知,图2中过程②过程的模板是冠状病*的RNA,宿主细胞自身转录的模板是DNA,模板不同,A错误;B、原料均为核糖核苷酸,B正确;C、两个过程均会发生脱水缩合,C正确;D、宿主细胞自身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D错误。故选:BC。
(3)A、青霉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的作用,对冠状病*没有杀伤作用,A错误;B、冠状病*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微生物培养基培养冠状病*,B错误;C、根据图示,冠状病*的(+)RNA作为子代病*的遗传物质,C错误;D、图2中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ABC。
(4)根据图3分析可知,图中的目的基因是表面蛋白M的DNA,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DNA连接酶,所以用到DNA连接酶的步骤有⑤⑦;如果能能成功表达出的蛋白M,则说明重组DNA成功导入大肠杆菌。
(5)疫苗I是蛋白质疫苗,疫苗II是DNA疫苗,两者相比,相同点有:疫苗I和疫苗II都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都利用蛋白质M引起机体免疫反应,都能产生记忆细胞与抗体);不同点有:疫苗I为蛋白质疫苗,疫苗I注射动物体后的蛋白M直接被免疫细胞识别引起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疫苗II为DNA疫苗,疫苗II注射动物体后先通过转录翻译产生蛋白质M,免疫细胞识别蛋白M引起免疫反应并产生记忆细胞。
19、(6分)心血管活动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心血管体液调节路径之一,如图。肾素是由肾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酶,当各种原因引起肾血流量减少时,肾素分泌就会增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一种强烈缩血管活性物质,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并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
(1)AngⅡ的作用效应主要是。
A.心脏排血量增大
B.外周阻力增加
C.外周阻力减小
D.主动脉弹性变大
(2)临床上用Ang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该药物的降压机理是。
A.减少受体数量
B.减少AngⅡ数量
C.阻断AngⅡ发挥作用
D.激活AngⅡ
(3)据题干及图推测,可能引起过程①活动加强的内环境变化是,此时RAS中过程②③发生的调节作用及结果是:。
(4)当人体血压过高时机体发生降压反射,该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出神经分别是、。
①颈动脉压力感受器②主动脉压力感受器③交感神经④副交感神经
正确答案(1)B
(2)C
(3)血量下降(失血/失水/血压下降等);过程②AngII与微动脉相应受体结合后微动脉收缩,使血压升高(以维持重要器官的供血);过程③AngII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避免血量下降(达到维持血压的作用)
(4)①②④
解析解:(1)A、根据题意可知,AngⅡ是一种强烈缩血管活性物质,会使心脏排血量减少,A错误;B、AngⅡ是一种强烈缩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B正确;C、AngⅡ是一种强烈缩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C错误;D、AngⅡ是一种强烈缩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收缩,血管壁变厚,主动脉弹性会变小,D错误。故选:B。
(2)AngⅡ受体拮抗剂作用于AngⅡ受体,在保持AngⅡ受体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作用于AngⅡ受体上的AngⅡ,阻断AngⅡ发挥作用,使血管减少收缩,达到降血压的目的,故选C。
(3)由题图可知,过程①活动的最终结果是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可能引起过程①活动增强的内环境变化是血量/血压下降;过程②是AngⅡ作用于微动脉,使微动脉收缩,使血压升高以维持重要器官供血;过程③是AngⅡ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避免血量下降,达到维持血压的作用。
(4)由题意可知,心血管活动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血压过高时的感受器为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即①②;传出神经为副交感神经,即④。
20、(7分)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种植。为了合理灌溉,研究人员对初花期紫花苜蓿在不同水分胁迫下的光合生理变化及生长指标进行研究。实验分4组,分别给予充分灌溉(CK)、轻度水分胁迫(LK)、中度水分胁迫(MK)、重度水分胁迫(SK),结果如表。(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表示光合速率不再提高时的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等于实际光合速率减去呼吸作用速率)
(1)水是光合作用重要的原料,会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反应阶段。在上述反应阶段,直接促使水发生光解的物质是。
A.叶绿素a
B.氧化的叶绿素a
C.ATP
D.NADPH
(2)据表中数据分析,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紫花苜蓿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增强/不变/降低),理由是。
(3)在SK组,紫花苜蓿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幅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多选)
A.重度水分胁迫会引起叶肉细胞中CO2供应不足
B.重度水分胁迫导致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
C.重度水分胁迫促进了叶绿素的降解
D.重度水分胁迫导致类囊体结构被破坏
(4)若要实现高产节水的目的,应采取灌溉的方法是(CK/LK/MK/SK),采用该方法的理由是。
正确答案(1)光;B
(2)降低;因为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紫花苜蓿的光补偿点逐渐升高
(3)BCD
(4)LK;轻度水分胁迫(LK)与充分灌溉(CK)的干草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轻度水分胁迫能达到高产节水的目的
解析解:(1)水作为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直接参与光反应阶段生成氧气,光反应中,叶绿素a不能直接参与水的光解,需要受光能激发后被氧化,变得极易得电子,参与水的光解;ATP与NADPH均为光反应的产物,故选:B。
(2)据表中数据分析,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紫花苜蓿的光补偿点升高,即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减弱。
(3)A、重度水分胁迫会引起气孔导度下降,但缺水导致光反应受阻,叶肉细胞中CO2含量依旧充足,A错误;B、重度水分胁迫会抑制光反应的速率,导致整个光合作用产物输出下降,B正确;C、重度水分胁迫下促进了叶绿素的溶解,导致叶绿素总量下降,光反应受到抑制,C正确;D、重度水分胁迫下类囊体结构遭破坏,使光反应受到抑制,最大净光合速率大幅下降,D正确。故选:BCD。
(4)分析图表可知,想要实现高产节水的目的,应采用轻度水分胁迫(LK)的灌溉方法,原因是轻度水分胁迫(LK)与充分灌溉(CK)的干草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轻度水分胁迫能达到高产节水的目的。
特别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