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一般会出现一些让人觉得“作”、匪夷所思、自暴自弃等思想。人们对抑郁症患者的行为难以理解,抑郁症患者同样难以正常的理解大部分人的语言。
许多人问,孩子怎么平白无故的就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看起来悲伤的名词抑郁症患者一般会出现一些让人觉得“作”、匪夷所思、自暴自弃等思想。人们对抑郁症患者的行为难以理解,抑郁症患者同样难以正常的理解大部分人的语言。
许多人问,孩子怎么平白无故的就得了抑郁症?
在百度百科关于抑郁症的描述中,有一条看起来很敷衍,却也是事实: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依旧尚未有明确定论。
尽管明确说来,遗传因素、父母的育儿方式、孩子生活所处的环境、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校园暴力等等,都有可能致郁。但真正导致患者抑郁,却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
大人们总说孩子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可孩子患上抑郁症,其实和父母脱不开干系。
许多在父母眼里无关紧要的东西,变成了孩子抑郁的病因。
就如最近我接待的一位初三的孩子,她自年因为抑郁症休学,尽管采取了住院治疗,寻求各种心理援助,但是至今依然不能正常学习,经常请假,轻松念头越来越强烈,甚至经常绝食来伤害自己的身体。。。
当她第三次走进我办公室的时候,终于卸下戒备的盔甲,诉说“我希望有一天,早上醒来,面对的是爸爸妈妈愉快的笑脸,面对的是老师轻松的问候,面对的是同学们那种天真而简单的眼神。我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年之前的我,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前茅,我努力学习,快乐生活。。。”
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
记得,在初一的时候自己得了“水痘”,请假了一个月;初二的时候又因为肠胃不舒服请假了几次,因此,初二期中考试的成绩从年级前五一下子掉到了年级十九,我自己心里很难受,放学的时候呆在教室里不想回家。
后来,在班上几个同学连劝带拉把我带到了学校门口,那天是父亲前来接我放学,父亲看到我那个样子,冲上来就打。我赶紧就跑,可是背着书包跑不快,结果父亲抓住我的手就往死里打。
当时校门口有许多同学/老师/家长,有的家长看不下去就前来劝,可是没有效果,父亲根本不松手。后来妈妈就抱住父亲,哭喊“别打了,再这样打下去孩子会被打死的,你要打人就打我吧!。。。”
从那以后,我整个人就真的不行了!整天迷迷糊糊的,上课总是心不在焉,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就悄悄地用刀割腕。。。被发现之后,被带去看心理医生。后来我开始绝食,把自己饿死。。。后来,被送去住院。因此,不得不休学!
假如没有那次事件,我19年就可以顺利考上义中的,那样的话我早可以安安心心地读高中。。。现在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我不想学习,不想做作业,甚至连动都不想动,最好是整天躺在床上一直睡觉。。。
一般而言,发现抑郁症症状,医院,积极配合治疗,应该是最合理的流程。
然而,这只是理想状态。
我们总在宣传,好好坐下来聊聊,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可是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大多数孩子和父母没有平等交流的权利。
孩子们一旦提出与父母不同的意见,得来的要么是“为你好”,压下孩子全部的想法,要么是“顶撞父母你就是不孝”。
直到孩子抑郁症爆发时,有了在父母眼里过激的行为,父母才开始重视。
然而重视,并不代表重视孩子的病症,更不意味着父母们会想办法缓解病症。
大部分父母发现孩子有过激行为如自残、自杀等,会在第一时间指责孩子轻视生命,认为孩子太作,然后用伦理纲常继续压迫孩子。
直到事情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或悲剧真正发生,有些父母甚至还会责怪孩子不考虑父母感受,私自结束生命。
是以,我们很难找到真正的致病因,所以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在问题发生后,质问孩子为什么会出问题,更不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单方面与医生对话,而是提前给孩子真正的关心和尊重,并在发现问题端倪时,及时查明。
孩子有这些表现,很可能患上抑郁症抑郁症患者一般会出现一些让人觉得“作”、匪夷所思、自暴自弃等思想。人们对抑郁症患者的行为难以理解,抑郁症患者同样难以正常的理解大部分人的语言。
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短时间内分析不出别人话语中的含义,从而出现对答困难的情况。
正如当初那个考上全国最好大学的学霸,临死前的最大愿望,却是睡个好觉,那一句“祝你睡个好觉”,其实这也是孩子对长期无法入眠,直至最后无法上学的自己,最后的祈愿。
失眠或嗜睡,同样是抑郁症患者的第二种症状。
正如案例中的孩子,表现出入睡困难,浑身无力等症状,除了睡觉,什么都不想做。
当然,仅仅以上两种症状,并不能证明一个人患了抑郁症,就算是长期心理偏抑郁,也仅仅是症状而已。
抑郁症和抑郁是两个概念。
抑郁仅仅是一种症状,而抑郁症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想要先对孩子是否抑郁进行预判,还有许多症状,也需要了解。
这些症状,可能表明你的孩子患了抑郁症1、心情持续低落
主要表现为持续一段时间的抑郁心情。
轻度抑郁症患者会闷闷不乐,很少有事情会让他们感到高兴,对大部分事物失去兴趣。而重度抑郁症患者,则会时常被绝望包围,身体也会伴随病痛,在他们心里,死了,远比活着轻松。
然而,若仅仅是心情低落,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自我坚强,可在此基础上,孩子还可能被无用感充斥,时常对自己、他人、社会感到失望甚至绝望。
在抑郁症的折磨下,孩子们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否定自我价值,时常自责,甚至会因此出现幻觉,以及更严重的症状。
案例中的孩子,对着手机留言,记录自己“总是想哭想要逃离”的心情,逐渐从脸上消失的笑容,上课无法进入状态,甚至不想活了。
2、意志活动消减
主要表现为反应延迟、生活被动、拒绝与人交往、拒绝多余的活动,时常喜欢发呆独坐。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甚至连基本的生理需要都难以顾及,不语、不食、不动,若是症状发展到这种程度,则是“抑郁性木僵”。
然而,哪怕是“抑郁性木僵”状态的抑郁症患者,依然会被痛苦和悲伤折磨。意志活动消减也是促使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关键症状,他们总会因此认为自己是多余的那一个,严重缺乏自信心,将结束自己的生命当作做好的解脱,解放自己,也解放身边的人。
3、认知功能故障
研究认为,抑郁症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导致认知功能故障。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延时、注意力出现障碍、学习困难等多方面能力减退。
4、身体故障
主要表现包括前面睡眠障碍、无食欲或暴饮暴食、体重暴增或暴减、便秘、身体某部位出现疼痛等身体各个方面出现问题。
一般而言,以上症状出现四种,医院确认情况,一旦确诊,更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此外,配合调理孩子的情绪,在生活方面对孩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