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思维导图
掌握: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脏泵血过程和原理,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动脉血压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熟悉:心肌电生理特性、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
了解:心音,肺、脑循环的特点。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与心率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心房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音的产生:心音和心音图,第一和第二心音的特点和产生机制。心泵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指数,心脏作功量。心泵功能的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肌收缩能力,后负荷,心率。
2、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不发生强直收缩,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起搏点,窦性心律,异位心律。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心房、心室内较快,房室交界极慢,房室延搁),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3、体表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的波型及生理意义。
4、各血管的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交换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
5、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相互关系血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6、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平均动脉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7、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重力对脉压的影响;静脉血流:静脉对血流的阻力,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8、微循环的组成:交换通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
9、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
10、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受体和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递质、受体和作用,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和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及其递质、受体和作用;心血管中枢的概念;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11、器官血液供应解器官血流量、冠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血脑脊液屏障与血脑屏障。
重点:心脏泵血功能的原理和机制,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
难点: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室肌细胞生物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心力衰竭的病因、分类、机体的代偿和主要的功能代谢变化。
课堂授课,在线直播课
点击进入中国医学教育题库(人民卫生出版社)
许闽广海口龙华天涯易众信息技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