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个重要维度,了解心血管调节的本质,探究
TUhjnbcbe - 2021/4/28 22:31:00

Part1心率失常简介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Part2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律失常的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突变导致的离子通道病,使得离子流发生异常。目前已经明确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有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早期复极综合征等,另有一部分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患者也发现了基因突变位点。另外,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和左室致密化不全等心肌病也被认为与遗传有关。年HRS/EHRA/APHRS将以前未纳入的特发性室颤(IVF)、心律失常猝死综合征和婴儿不明原因猝死亦揽括入内。新指南强调了对各类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风险评估,对于临床上确定或者怀疑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为病因的SCD患者或幸存者及其直系亲属,应加强离子通道病和心肌病基因检测,并在专业临床中心接受评估。对于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案各不相同,从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到器械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乃至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

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中,病因又可分为心脏本身、全身性和其他器官障碍的因素。心脏本身的因素主要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全身性因素包括药物*性作用、各种原因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神经与体液调节功能失调等。交感与副交感系统两者张力平衡时心电稳定,而当平衡失调时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脏以外的其他器官在发生功能性或结构性改变时亦可诱发心律失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此外胸部手术(尤其是心脏手术)、麻醉过程、心导管检查及各种心脏介入性治疗等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在健康人群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部分心律失常病因不明。

Part3心律失常的防治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患者有无相关症状及基础心脏疾病。其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发作时心律失常的控制与预防复发、去除病灶和改良基质等。

一般而言,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有无明显像关症状的“良性”心律失常,诸如期前收缩等,不需要特殊治疗。

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的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包括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变、自主神经张力失衡等,同时需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他诱因,如电解质失衡、药物副作用等。

从治疗方式上,心律失常的治疗可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电学治疗(电复律、心脏起搏器植入、ICD和消融术)以及外科手术等。

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方法可用于终止多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在药物治疗前或同时采用。

电复律及电除颤疗效迅速、安全可靠,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各种快速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电复律应为首选治疗方式,但防止复发还需应用药物治疗。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唯一可靠的方法,用于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近年来随着起搏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适应证亦在不断拓宽,包括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CRT)、应用特殊起搏模式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房不同部位起搏结合特殊起搏模式减少房颤的发生、双腔起搏纠正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尤其是CRT,它是近年来对宽QRS波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疗法,国内已逐渐广泛开展。MRI兼容性起搏器的诞生打破了植入起搏器或ICD患者接受MRI检查的禁忌,但其对MRI检查部位、静磁场强度、射频磁场能量等仍有一定限制。另外,具有远程监测及无导线起搏器也已开始应用于临床。

(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朋友们会感谢你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4/28 22:31:00
白癜风没有医治 http://www.tlmymy.com/

有用

有点能量?关于“心血管知识”

昨天了解了心血管的结构,今天接着了解心脏的功能——精准供血。要了解心脏功能,我们要拆开看,先了解到底心脏如何供血、然后了解心脏如何精准供血。

心脏供血

对于大多数疾病而言,身体的绝对控制权,不在大脑,而是心脏,因为心脏对各个器官供血——具有绝对的分配权。

心脏通过最大道至简的动作“收缩——舒张——再收缩——再舒张”的形式,实现泵血,越是简单的系统,越不容易出错。

心脏精准供血

那么心脏对整个系统如何实现“精准”供血呢?有一套调节系统,“神经-体液控制系统”,其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分别是2种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控制系统”

以毛细血管间的互联互通为基础,通过智能判断和分析,为各个器官提供精准服务。

1)神经调节-快作用

神经调节,快速应答机制,其中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两大类。其中交感神经会正向作用于心血管,会作用刺激心脏泵血;副交感神经会负向作用于心血管,会让心脏跳动更缓慢。

2)体液调节-慢作用

体液调节属于慢反馈,整体来看心脏和血管也会有不同的作用力。一正一负,一快一慢,互相制约平衡。

举个简单的生活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当我们呼气时,就会激活副交感神经,从而让身体放松,甚至有时候还会渐渐入睡;

再举个我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例子,我在大一时参加西安一个线下活动,叫“裸奔西安”。活动大致就是从周五晚上8点开始到周日晚上8点,这段期间内,不带钱不带银行卡,不向相熟的朋友求助,只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下来。

当时很神奇的是,我们一起出发的5个人,第一天晚上在天桥上和小商贩谈好了,我们帮他们卖毛巾,卖出去的利润归我们。一直在天桥上待到晚上12点多,其他朋友都很饿了,我还没有感觉。甚至到第二天下午,我依旧感觉不到饥饿。

从“神经-体液控制系统”角度分析,就是从周五晚上开始,我感受到了激动和威胁(因为大一从来没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从而快速激活我的神经调节中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激活会正向作用于我的心血管,从而刺激心脏泵血,让我足够亢奋。同时,神经调节也收缩了其他不必要的器官,例如胃肠道,从而让我忘记饥饿,将心脏泵出的血都射向需要的器官。

上述为神经调节,具有快速应答的能力,但是肯定不能一直工作;从而,在这个时刻,神经调节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心脏,另一方面传递信息给体液调节,开始启动长期可以产生作用的慢反馈。

体液调节接收到信号,会分泌出比平时多很多倍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持续让心血管跳的更快更强。

当我们活动接近尾声,也就是周日中午我才吃了第一顿饭,是真的觉得有些饿了。这个时候,其实就是神经调节中的副交感神经启动,让心脏跳的更缓慢。

也正是这一正一负的互相制衡和调节,保持我们身体正常运转。同时正负调节也是时刻共存的,只是某个时刻会有相对会更强一些罢了。

综上所述

1)心血管调节,其实是从2个重要维度进行调节:力、时间;

时间维度,调节一分钟心脏跳动多少次;

力的维度,调节每一次心脏跳动的泵血力量有多大,射出多少血;

从而也就得出了评价心血管功能的核心指标:每分钟射出多少血量。

2)这两个维度,任意一个维度出问题了,身体心血管就会有问题。

时间维度,心脏跳动的快了、慢了、时快时慢都是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心律不齐;

力的维度,心脏无力就是心衰,心脏过度用力就是高血压。

经过上述的完整过程,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心脏通过最简单的动作“收缩——舒张——再收缩——再舒张”的形式,实现泵血;在泵血过程中,为了实现精准供血,建立了一套调节系统,“神经-体液控制系统”。经过这样足够简单、却又足够精密的调节,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

这里是“有点能量”

今天是年的第13/天

图:周星星/文:周星星/排版:SheepTT

温馨提示:

近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2个重要维度,了解心血管调节的本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