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全球疾病负担源之一,据WHO估计,全球有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在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为3.02%。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它比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更难以理解。很多人会把情绪低落和抑郁症混淆。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与人争吵,工作受挫,甚至落花时节也会有悲伤情绪,但是这些情绪往往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失。然而,抑郁症却是另一种情况,是一种医学上的心境障碍,单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仅仅依靠意志力,是无法达到改善和治疗。
抑郁症患者,有一些肉眼可见变化,比如情绪低落淡漠,食欲减退,自卑或是极度的负罪感,焦躁或是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或是失眠,甚至出现反复轻生的念头。
除了行为上改变,抑郁症还会导致一些脑部的临床表现。通过CT、MRI,我们发现抑郁症患者的额叶和海马体变小了。抑郁症患者有关神经电生理检查也有改变,比如脑电图(EEG)异常有“异化现象”,皮质静息期(CSP)明显减少。
从更微观的角度看,抑郁症与神经生化及内分泌有关:以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为主的单肽类神经递质异常传递和消耗。以及甲状腺,雌激素,炎性标志物等与抑郁症也有相关性的研究。从遗传学研究发现,X染色体,6号染色体等易感位点都与抑郁症有关。当然,社会、心理因素也是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遗憾的事,神经精神专家始终未能完美诠释导致抑郁障碍的原因。好消息的是现在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方式缓解着抑郁症的“痛苦”。
药物治疗可以直接改善内源物质的分泌和传递;心理治疗的介入可以更好的改善认知、社交、应激、复发等问题;TMS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物理治疗手段,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光照、运动、阅读、针灸也在丰富着抑郁障碍治疗方案。
除了医学帮助外,社会关爱同样重要。如果身边有正在饱受抑郁症困扰的人,请不要把他们的痛苦和普通的情绪低落相比较,抑郁症患者的反面不是快乐。请鼓励他们从以上的方法中寻求帮助,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迈出第一步最为艰难。如果他们有负罪感和自卑感的时候,不妨告诉他们:抑郁症就是一种医学疾病,和糖尿病一样常见,它并不是你的弱点和异化。需找专业的帮助很有必要,它不会像感冒一样自行痊愈。哪怕我们只是单纯的“开诚布公”谈谈抑郁症,也是对他们的帮助。
从科学的角度看待抑郁症,专业治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