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zykyhs.com/大家好,我是阿禾。今天一大早我刷到一条微博,文案是:“我非常恨自己的孩子。”细细品味,这是句很残忍的话,但你知道吗?这句话出自一个母亲的口中。“母亲爱孩子是本能。”不,有时她们真的很累。这条微博究竟讲了什么呢?它本是一个知乎的问答:“会有父母真心讨厌自己的孩子吗?”没想到却有许多母亲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像是长久压抑的情绪终于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里得到了释放。看完之后,我窒息了。甚至想鼓起勇气开口问一下我妈:“是否曾经后悔生下我,又是否曾经发自内心地憎恨过我呢?”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妈妈在这些回答下面找到了些许安慰:“原来被孩子所累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原来讨厌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不知道你发现没?在这些回答里,都有一个濒临崩溃的母亲,和一个消失了的父亲。“她是垃圾的孩子”、“孩子爸爸回家像是住酒店”....这是仅有的父亲出现的片段,也道出了母亲憎恨的原因——丧偶式育儿。是啊,没有付出的人,哪来的烦恼和恨意。相反这些回答和评论才道出了母亲的隐忍和崩溃。面对孩子和丈夫,需要戴上温暖微笑的面具,内心却在一遍遍地痛哭流涕、一遍遍地在呼喊求救。这样扭曲的心理难道不就是产后抑郁症吗?很多关于产后抑郁症的新闻,都是出现在产妇坐月子的时期。之前的新闻,湘潭纳帕溪谷小区,一位年仅31岁的母亲,在写完遗书之后,带着两个月大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跳楼。13楼的高度,三人当场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这位母亲的遗书,看了更是让人心碎。丈夫家暴、公婆欺辱、亲人的漠视、照顾孩子带来的折磨,这一切的一切最终打倒了一位母亲。假如你上网搜“产后抑郁症”的新闻,多的是带着孩子自杀的妈妈。总以为熬过月子期就好了,等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就会轻松。这是无数妈妈对自己的安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孩子慢慢长大,万千女性的产后抑郁症,真的会好吗?不,那些折磨和伤害会如影随形,正如回答中的妈妈们一样,在“丧偶式育儿”中逐渐崩溃....甚至有可能会控制不住伤害自己和孩子。韩国有这样一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就讲述了女主金智英一步步得上“产后抑郁症”的故事。在事业上升期,丈夫催她生孩子:“早生晚生都一样,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们的。”生完孩子之后,丈夫立马变卦,自己也被公司排挤,最后无奈成为了一个全职妈妈。本以为丈夫和婆婆会感激,没想到在他们眼中自己只是一个“只会花钱的废物”。于是金智英生病了,电影也进入了高潮部分。医院看病,谈及自己生活的艰辛,男医生却说:“洗衣服有洗衣机,做饭有电饭煲,真不知道现在的女人到底为什么会手腕酸....”试想一下,一个女人告诉家里人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无法工作、继续照顾孩子。长辈们会说:“哪有什么产后抑郁症,我们那个年代生完孩子就下地干活了,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矫情.....”自己的丈夫会说:“你别闹了,我天天上班那么辛苦,没时间管孩子。”,接着倒头就睡。孩子在一旁大声哭闹,和着丈夫的呼噜,还有女人无声的眼泪和哀嚎。窒息吗?绝望吗?可这又是多少家庭的现实状况呢?《82年的金智英》这部电影出了之后,得到了韩国男性的集体抵制,连参演的女明星都被辱骂了。甚至有人威胁她:“这将会是你的最后一部电影。”真的有那么夸张吗?可我看完整部电影之后的唯一感受就是:“真实”,而往往真实就是带着刺痛的。我们认为母亲爱孩子是天生的,将这种本能称之为母爱。韩剧《请回答》里有过这样一句台词:“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这句台词当时给我感动地一塌糊涂,可是反过来,站在母亲的角度想想,这是否是一种以爱为名的道德绑架呢?大部分影视剧里传达的观点都是:“母爱温柔似水,父爱沉重如山,。”所以我们也就默认了这一点,殊不知不管爸爸还是妈妈,本质都是平凡的人,都有七情六欲、爱恨嗔痴。每一个女人都有自由的思想和灵*。将母亲捧上神坛,更像是一种以赞美为枷锁的奴隶。为了让她们更加死心塌地地选择付出,就算丧偶式育儿、就算产后抑郁症,也只能忍着憋着。就连说一句:“我讨厌我的孩子”,也像是做了什么天大的坏事,质疑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质疑自己到底配不配当一个母亲。我们应该允许妈妈累、烦、恨....这是生而为人最基础的情绪表达。书上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美好的新生命。”这句话的前提应该建立在父母双方平等付出,爱意满满的情况下。如果将孩子的一切全部丢给母亲来承担。那么这无疑就是困住女性的枷锁。点亮再看,点亮火炬,我们为女性发声,我们为尊严发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