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每个人的记忆能力不同,这也是我从小一直好奇的事情,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系列吧。像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等,现在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典型的疑难杂症。我认为这类问题,都值得尝试用正确的整理方法来梳理、解决。(整理方法可以参见:《告别一切烦恼的一心整理实践术》、菜单“整理人生”-“整理物品”中的《好好整理》系列)。
一般大家对记性不好的认识,大约可以这样概述吧: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症状。通常分器质性健忘(如脑肿瘤、脑外伤、脑炎、酒精中*等导致)和功能性健忘(如神经症、强迫症、抑郁症、压力过大等导致)。但是要我来说,关键原因还是“情绪”。不仅功能性的病因和情绪有关,就连器质性病因也是情绪导致的,比如某些肿瘤是情绪病(下周会具体和大家分析),炎症是由压力情绪导致的(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过度酗酒也是因为情绪问题才需要借酒消愁,这些根本原因都是不好的情绪——烦恼、忧愁、焦虑,等等。
我在整理完成前,每天都过得混混沌沌、稀里糊涂,不记得时间(拖延)、不记得说话(社交恐惧)、不记得做事(完美主义过度思考)……。整理完成之后就没有这个烦恼了,不仅能记得日常生活、还能记得我最近都更新什么推文、而且还能引用多年前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见过的人事物来说明我想表达的观点。我所做的仅仅就是整理好了自己而已,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记忆力的整理心得。
原理分析
还是先拿我自己来当栗子。我小时候还算记性好,后来随着学业加重,我的记忆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差。每当背书背单词陷入困境的时候,就会走神去想:为什么有的人过目不忘、而有的人就记得慢忘得快呢?我在前面亲子整理好几篇文章里举例说过,我曾经为了取悦父母、争取父母的夸奖而把自己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急躁、脱离实际的学习目标,这种“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心理让我开始失去对好记忆的控制力。整理完成之前,我很难回想起以前的事情,总觉得已经度过的时光都暗淡无光,没有创造出什么光辉伟绩,一点回忆过去的欲望也没有。社交恐惧症让我不敢回想和人有关的事情,拖延症让我不敢回忆与做事有关的事情,职场瓶颈更加让我急于把历史“翻”过去。贪心、急躁让我越来越像一个*徒:越得不成功,就越渴望成功,对自己苛刻到近乎不择手段、毫无人性可言。我认为正是这种不愉快的情绪,让我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依恋。但是我自己还觉察不到。当同学朋友们回忆过去的时候,我都会莫名其妙:“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吗?”然后很钦佩地想:“哇,他们的记性都好好哦~”
还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演员陈佩斯回忆他的父亲、老艺术家陈强,说父亲年老中风之后,就选择性失忆了:凡是不开心的事情、难过的事情,通通忘得干干净净,而高兴的事情全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也是一种明显的情绪导向记忆。我认为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情绪水平下降,无力承受过多的压力情绪(解释详见《消灭烦恼不等于消灭情绪》),于是身体(或者说意识)会自动选择断舍离掉一些没有营养的记忆,留下积极的记忆,支持主人继续生活。因此陈老最终活到九十多岁。这很符合整理的价值原则,我们的身体天然地知道留下好的、抛弃不好的。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件时,人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逃避心理,希望不愉快快点过去,快乐的事快点发生。其实,记忆障碍就是由这样的心态产生的。如果这种逃避的心情越急切、健忘程度就越严重。而这又与人的安全感、情绪水平相关。这就是不同人记忆好坏的原理。
方法研究
1治标我以前也读过很多《如何提高记忆力》一类的书。具体记忆方法在网上都能搜索出来,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的规律就是,所有的记忆技巧,都是通过人为的建立联系联想,把孤立的个体物特殊规律联系起来,让人在回忆时有线索可循。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也有不足:首先是有虚假性、人为建立的联系虽然新颖有趣,但是并非真实的因果关系;其次是需要花时间回想,特别是学外语时,联想记忆容易扭曲语言意义、也不利于准确发音。
2治本整理是一种自然的融会贯通。和人为建立的联系联想不同,整理的融会贯通是全局、自然的,没有死角。也许会让人觉得有点乏味,但是能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我在情绪整理阶段,用整理的方法勇敢追溯不愉快的记忆,把追溯到的回忆再次细分成“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真实的精华留下、而因为曲解误会造成的糟粕就修正、放下。相关的过程我只留有一篇记录,有点煽情,先高能预警,想看可以点这里:《这里有你的回忆,请查收》。我通过这样的过程清理掉了自己的黑暗历史。
我以前总是不喜欢自己的历史,这种消极的心态怎么可能记性好呢?整理完成后,我惊讶的发现,以前的所有不幸和烦恼,都和我的现在、和我的事业是有所联系的,我的过去几乎一分钟也没有浪费,而且与我的经历、见识都能相互印证。我不需要抹掉过去、也不需要自我包装去迎合社会标准,因为我就是一个从无尽烦恼中逆袭而出的例子。这样的安全感让我轻松了很多。
整理完成后我的记忆到底有多好,我也没有更明确的标准衡量。只能说,以前我连上一顿饭或前一天的饭吃了什么也记不住,现在,我不仅能回想起这些,还能回想起大部分的人生经历,把我断舍离多年的书籍内容,在文章里复述出来引用。以前我只有羡慕别人的份。虽然现在我也并没有牛到能把过去读的每一个字都想起来(这符合当下原则),但是对我起过作用的部分,都是铭刻在心的。作为融会贯通的部分,恐怕不容易忘掉了。
学习新知识对我来说,也不那么痛苦了。融会贯通之后,再去看专业术语,就能把概念进行大致分类,很多词语对我来说都是近义词,需要记忆的内容少了很多。比如开头提到的“器质性健忘原因和功能性健忘原因”,我会自然地把它分类为“内因——情绪”和“外因——创伤”。
总结
关于记性,以前的大部分研究都只是“能看见”的部分,单纯地从医学、人体器质上去研究,但是我认为根本还应该在于心灵,在于人的意识层面。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我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全能型的牛人,不仅颜值与才华兼备,而且多才多艺、一通百通。最气人的是,他们往往会说:“啊?我没什么决窍啊,大概是老师教的好吧。”其实,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了一点点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而已。所以,关于如何提高记忆力,答案也许并非我们以为的那么复杂:吃DHA、好好睡觉、好好运动……,而是出乎意料的简单:提高生活热情。而整理,恰好可以让我们做到这一点。
安文一叨:
整理是很难以言表的魔法,即使是很多资深整理师,也觉得“妙不可言、说不出哪里好”。我单独解释某一个点时,想必会有许多人感到难以接受,就连我自己也曾反复纠结。所以我会从不同方面去解释,把零散的现象和整理原理串联起来。所以我的文章附的链接也很多,也许这正是整理的难点吧,它必须融会贯通。正如今天的文章所提到的,健忘、失眠、拖延、炎症、整理物品,看起来好像风马牛不相及,谁能想到,这其中正隐藏着解开所有问题的钥匙呢?最难为情的是,整理的作用,其实就和以前道士宣传的“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无*副作用还包治百病”差不多。但是我对玄学既不相信也没造诣、更不希望被人当成骗子。而且,如果想让整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要当事人亲自观察、努力思考。所以我一直在竭尽所能地一点点解释原理、解释方法,这种做法很类似愚公移山,但是我会耐心等待聪明的人来思考、质疑、验证、发现。“真正的人生始于整理之后”,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
首先,你得爱自己
用整理的智慧回归自在生活
感谢您阅读我的生活小论文。我是安静斯文的整理师安文,我研究所有的生活烦恼。《一心整理实践术》是我在整理过程中独创的整理方法论,可以解决所有的烦恼。我已经无数次从不同角度质疑过这套理论,但始终没有找到瑕疵,欢迎热心的各位伙伴帮助我质疑与验证。不论您有任何问题或质疑都请务必留言或私信,安文期待与您交流。
这里没有说教的条条框框,只有亲身的经历和思考。愿意和大家一起,用整理愉悦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