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们迷失了自性家园抑郁症根本成因拥抱
TUhjnbcbe - 2020/11/26 14:43:00
白癜风的形成因素究竟是什么 http://www.weidumeiye.com/bdfby/m/2452.html

乐施:

流浪的孩子啊。你可能遗忘真理,但祂并非消失,祂就存在你的心灵。

当你不再遮挡心灵时,心灵将会透出祂的纯粹。

当心灵不再遮蔽祂时,一无所得,一无所缺。

是未曾分裂的大爱,是不可得的唯一。

1

“你是圆满的,在苦乐中同等,希望与失望中同等,生死中同等。如此就进入消融。”

何为自我?何为抑郁?自打与传统文化割裂以来,我们国人抑郁似愈演愈烈,我曾经对此问题穷究至极,到底什么是抑郁之真正成因?若说童年创伤、性压抑等等研究老调,无非立足于体验与认知,而哪怕体验与认知,亦已然建立于名相。

疏导认知,柔软体验,抑郁症状一时消失而缓解,可内在认知升起与体验凝固之树,仍然会发芽结出一个个抑郁果子来。多早晚,我们重又爆发了抑郁。那么,刨除名相,一切皆不建立呢,抑郁可还有立足之处?

年,大一。我初爆发躁郁时,狂躁如斯猛烈,仿佛每个念头背后,体验、觉受都是火山岩浆滚沸;而随时光流逝,岩浆冰冻了,体验觉受越来越凝固,抑郁如冰原雪域,倒愈发深重起来,躁狂也转向内在,我愈来愈仇恨自身。直到后来,13年到15年间,我已然品味不出世界,也不再明白“他者”了——更确切来说,我彻底迷失了,你若让我速写,我必会画道:

我坐在井底,井底漆黑,于极远极远之远方井口,心灵似乎遥遥看见一线天光。伸手出去,却只能摸到了累累石头,厚厚墙壁。无论他人和我说什么,沟通什么,骂我,爱我,我再也无法体会到。我受困于层层叠叠心灵体验与狂乱念头。而这两者相续,我们却名其曰:自我。

2

这自我可真是悲惨!墙壁太厚了。我无法沟通,无法交流,更遑论心灵融合,这自我,是隔开心灵之根源。可我知道那还有一线天光,我究竟是怎么迷失至此?我多渴望从这漆黑幽深穴底爬出去啊,心灵哪怕在穴底,也向往渴望着光明。

后来,我所遇许许多多病友,听我描述此画面,大多心有戚戚焉,有说,饮水啊,我也是感觉封闭于玻璃瓶,在大海上孤独漂泊,无法与融为一体;也有说,饮水啊,我埋葬于坟墓中,幽深漆黑一片。

无论如何描摹,俱绘声绘色透露出一个讯息:你在一个黑暗洞穴中。

不觉得熟悉吗?连哲人柏拉图亦于《理想国》中,比喻描摹了这一黑暗洞穴,有哲学病友与我探讨,除了觉醒者,这即是我们所有人之生存处境啊,非独独为抑郁症患者所独享。

故事道:有一群人给囚禁于一个洞穴中,他们被绑得很紧,紧到连转头瞬目都没法子,更遑论起身。他们所能观望,唯只有洞穴里一面墙而已。他们于那儿待了那么久,那么久,久到,那是他们唯一记得,也唯一知道之事。墙上阴影斑驳跳跃,你的人生是“皮影戏”之一生。

此是唯一触目所及,他们便认为这即是人生「实况」了;洞穴,虽阴森可怕,心灵已然习以为常,所以也不以为意。

孰料,有个囚犯突然对此产生了疑问,他便设法挣脱了锁链。他一转身,看到自己原来是在洞穴里面,洞口还透出一些亮光,花了好些时候,他才慢慢适应光芒。当他走到出口时,看到洞外,原来啊,他们在墙上所看,只是投影而已。他晓得其它囚犯们无从知道墙上的影子,并非真实。

于是乎,这已获自由的囚犯,又回转洞里,设法叙说他的发现。可那些囚犯早已习惯自己的想法,根本不想听自由人的新说明,不仅如此,他们还要置他于死地。

故事道出,迷失的我们对觉醒之抗拒,对实相之不解。抑郁之学名,大约可称其为:自我迷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方去?抑郁其病也,恰恰立足于自我与世界割裂之创口。柏拉图所欲道出,无非只是,我们真正实相并非如是。

3

哲学史中,冯友兰先生,称我们国人传统哲学对“个体感”并不强烈,而西方哲学却立基于世界与我主客二元对立。

这也即我思考之所关切,想来,何以抑郁症,多多爆发于现代病,后现代病。可说,儒释道传统中,更倾向于一元论。在古代,“天人合一”之理念渗透方方面面语境,哪怕文盲,也未必不懂“天人合一”。道家之大道,佛法之自性,儒家谓天命。儒释道传统里,俯拾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为虚数,我们于他人身上所见俱是自我,消融自我于儒家之“仁”中,也即意味关系交往中,反观自我,消融自我,谓之中庸。中庸者,非庸碌也。而是不偏不倚之中道,复归于天心。

去观察那个观察者,在一切境界中,只有观察。观察中,本无观察者。即是痊愈之真正妙谛。

然而,西方文化辐射至今,二元对论下,却极度推崇了这个“自我”。自我与世界割裂开来,那么便越是尊崇个体化、独特化,便愈彰显了这一自我。可心本如太虚浩渺,而今却囚禁于小小自我中。这当真值得欢欣鼓舞?

推崇自我,如此一来,天人合一归家之途便给蒙蔽了,我们围困于这小小的“自我”,久而久之,名其为抑郁。也足见得这自我,是何等脆弱,它的“个体感”并不稳定,更不真实,不然何须彰显?不然,我们为何如此恐惧,自我会消逝?我们无止境抓取感受,体验,认知,思虑,都无非死死抓住这个自我。

然而,凡是真实的,绝不受威胁,凡是虚幻的,原本不存在。

15年躁郁最深重时,每日早上,我参读《楞严经》、《圆觉经》、《道德经》,心灵与大道相应,自我似乎有那么一些瞬间,泯然于法义,每每如此祥和安泰,可放下书本,心灵习气又回到自我中,抑郁即发作。每天,我都在灵感喷薄与低迷绝望中载沉载浮。我想起病友,天才音乐家舒曼,躁狂时灵感爆棚佳作迭出,抑郁时绝望颓靡,直到最后二者钟摆期越来越短,他绝食而亡。

你从“天心”攫取了灵感,所谓灵性,都不外乎是泯然了自我感,消融于更广大浩渺境界,仿佛融入虚空,可是迷失的我们,毕竟迷失太久了,心灵囚禁于自我感中,你把攫取来的作品命名为“我的”,贴上一个自我标签,却恰恰病得愈深。

不然老子何以说,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居也,不执著,不命名它。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志,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到后来,我终于知道,抑郁之终极成因,乃肇因于“天人分裂”。你大可如此称呼它,或者说你迷失了本来面目,或曰你迷失了自性家园。那遥遥天光,与我直觉凝视中画面勘勘相应。若个体感彻底消融,主客不再分裂,能所双亡,纯然观察中,没有所观察世界,也没有自我,抑郁何以立足?

4

可惜,柏拉图只精准诊断出了我们的病,却没法治疗好我们。我看着自己病了,愈发深痛。洞穴神话,精妙至极,然而柏拉图所谓之阴影,乃是“至善”投影,那么这与不完满相对而生之圆满,仍然在二元对立中,又怎可能是真圆满?

老子曰: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佛法说,离幻即觉,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抑郁是馈赠之礼。是抑郁,教我们发现居于洞穴,此即是痊愈之始。流浪的孩子啊。你可能遗忘真理,但祂并非消失,祂就存在你的心灵。当你不再遮挡心灵时,心灵将会透出祂的纯粹。当心灵不再遮蔽祂时,一无所得,一无所缺。是未曾分裂的大爱,是不可得的唯一。

抑郁此病,非独独抑郁症患者独享,何人不病于天人分裂?觉者佛陀是大医王,我们俱是病人。自性、大道、天心,大我,假名而已,彻底消融自我感,消融存在感,悟入一体实相,即回归于本来面目。然而,并非看到了药方,即痊愈,我们当起而行之,饮药而愈,回归于自性家园。

觉醒者言:

你是圆满的,在苦乐中同等,希望与失望中同等,生死中同等。如此就进入消融。

潜意识,是觉知隐藏在心灵深处,恐惧而负疚的情绪。

当心灵释放了所有恐惧,同时就充满了安然的爱。

心灵彻底宽恕了自己,也就同时宽恕了他人。

因为自我与他人,都是心灵塑造出来的影子。

因此释放心灵失去天堂之后,对自我的憎恨。

心灵不再憎恨时,就离觉醒不远了。

纯然无瑕的爱,是极耀无限的纯醒。

光中明性,不随阴影摇曳,宇宙时空停息在当下。

无生圆满,不可获得,才是生命自主的意志。

你不是身体,也没有身体。

你不是做者,也不是享受者。

你只是觉性,是永恒的、无参照点的。

迷恋和厌恶都是心的特质。你从来不是心。

你就是觉知,无分别,不变易。

了悟自性在一切之中,一切在自性之中。

从“我”和“我的”的感觉中解脱出来。

寂静了知。

拥抱抑郁:

1、抑郁幽灵

拥抱抑郁:抑郁症疗愈之路

2、拆解抑郁——心意相续

拥抱抑郁:抑郁症疗愈之路

3、心理疗法——强大的自愈力

拥抱抑郁:抑郁症疗愈之路

4、死亡无法脱离这个世界

拥抱抑郁:梦幻人生之破解虚无

5、直面当下,不再逃避

拥抱抑郁:抑郁症疗愈之路

6、为何家境优越,事业成功的人,很多人都会有潜在的抑郁症?

7、佛陀的药品清单:真实,忏悔,无私,柔软,纯洁,宽恕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迷失了自性家园抑郁症根本成因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