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心理健康自评如何区分ldquo心
TUhjnbcbe - 2020/11/2 16:03:00

整理工作笔记发现,今天接到的倾诉电话,最后问题几乎都是“我这样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我这算不算是心理疾病了”。是不是跟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世界精神卫生日——有关呢?不管怎样,近十年来,人们对于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的了解、接纳、保健的意识都是与日俱增的。

从心理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精神卫生的对象、范围和任务,一方面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另一方面是针对健康者的提高和维护精神健康水平的咨询(心理咨询)。

日常我们评估心理健康与否包含“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神经症”、“精神病性”等几类水平。如图所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水平(包括部分神经症性问题),就好比我们日常生理上因受到外界刺激打喷嚏、流眼泪、疼痛等,属于正常范畴,即心理咨询范畴;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范畴内健康或不健康是动态的,不是一尘不变的。“神经症”、“精神病性”等问题属于异常范畴,即心理治疗范畴,需要心理治疗的干预、并辅以心理咨询来康复;心理异常就好比我们生理上的感冒、发烧、胃溃疡等疾病,得治;心理异常的发病(类似生理上疾病的阵痛)是阶段性的。

那么,除了相关专业测试与诊断,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呢?

案例:

女,30岁,已婚(不到1年)、异地,未育。在目前所在单位工作四年半。

主诉:对于要不要换工作犹豫不决。前段时间面试了一家行内知名企业并已得到录用,且对方公司要求限期到岗。问题来了,虽然春节以后就一直计划着跳槽,现在实现了,对方是行内知名企业,给的岗位、待遇都是自己期望的,并且未来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另一方面,真的需要向这边公司辞职的时候犹豫了,现在的岗位、工作内容、强度、福利等,综合来说也是同行业或者本地区中等偏上水平,且相对稳定、轻松、双休、不加班……可是因为之前面试什么的,公司已经有人知道了,现在如果不辞职,别人又会不会对自己有看法呢?近2周来,也和朋友、同事及家人商量过,得到不同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时还是很难决断,很有紧迫感,也很焦虑,近日来更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这算不算是心理疾病呢?……

(一)主诉者“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躯体症状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

(二)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主诉者的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助;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属于心理正常范畴。

(三)主诉者,女,30岁;新婚,异地,社会角色与家庭生活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是否换工作的重大抉择;面临生育对工作的影响,以及孩子出生后的抚养教育问题。引发其情绪的均属于重大生活事件,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四)主诉者的主导情绪:烦恼、焦虑,仅限于换工作利弊的衡量,未泛化——仅限于换工作这个事情、其他事情决断如常,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主诉者的心理冲突由现实因素引发,未泛化,持续时间2周左右,工作、生活略微受到影响。

综上,主诉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正常范畴内的一般心理问题。

(以上案例,征得来访者同意,且隐去来访者个人信息、相应去个性化处理,仅供日常自我评估时参考)

如果,我们发现:1、心理冲突泛化——情绪不仅是某一情境或事件、而是事事处处让自己有同样的情绪体验;2、心理冲突变形——引发心理及生理不适的都是一些琐碎小事、甚至多数人看来不值一提的事情,且是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的事情;3、心理及生理反应无器质性病变基础——躯体检查正常,但仍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或者内脏功能障碍等;4、出现幻觉、妄想,经别人指证而不自知等;5、主客观世界不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不一致、人格相对不稳定,等等。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请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和心理治疗。

近期好课推荐线上:客体关系进阶

焦点解决督导地面:箱庭(沙盘)中级

危机干预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健康自评如何区分ldquo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