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字
阅读时长:约6分钟
自知力障碍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
不少孩子会出现做事磨蹭和拖拉的表现,家长在一旁疯狂地催促,孩子却仿佛无动于衷,没有感觉一样,依旧慢慢吞吞的完成手里的事情。
严重的拖拉,导致孩子的处理事情的效率低,计划的事情永远处于推迟的状态,这样的拖延症也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孩子拖拉习惯的养成,可能是因为自制能力差,陷入“自制力障碍”,帮助孩子打破“自制力障碍”,才能有效改正孩子做事拖延的毛病。
孩子做事情喜欢拖拖拉拉
孩子做事情喜欢拖拖拉拉,吃个饭需要边看电视边吃,有电视下饭才行。一顿饭能吃到菜都凉了,还不见孩子再添饭,一碗饭吃的竟然还没吃完。
写作业时,常常得到觉得再不去写就完成不了的时候,才开始动笔,每天都得因此很晚才能完成作业睡觉。寒暑假作业更是拖到临近开学的前三四天才开始囫囵吞枣的彻夜赶工。
孩子的拖延症不单单影响其上学的精神状态,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因为熬夜作息不规律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孩子的拖延症给孩子带来许多的困扰,但孩子却为何无法控制自己的拖延习惯呢!
为什么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拖延习惯?
A、没有规划能力
孩子对于自己的任务,需要完成的事情缺乏规划能力,不能有效的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直到时间都浪费时才临时抱佛脚。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目标性和计划性,难以有效的利用好时间。
B、缺乏自制力
拖延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自制力,不少孩子即便父母给孩子提供了行程满满的计划表,孩子也会因为缺乏自制力,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玩玩手机,一会儿打打游戏,而使得事情不断的被拖延。
孩子的自制力差除了自身的原因,抵制不了诱惑之外,也离不开父母教育的不良影响。
产生“自制力障碍”的因素
★父母给予的反面榜样
很多家长自己本身做事情就缺乏自制力,一进家门就犯懒,开始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但却要求孩子要有自制力。
让孩子要抵制诱惑,好好学习,这样的教育无疑对于孩子来说是缺乏教育性的。父母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负面的榜样,孩子很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父母的不守承诺
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时,为了鼓励孩子,会给孩子一个目标并制定一定的奖励,当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时,就能获得奖励。
但家长却不一定记得自己给予孩子的承诺,当孩子完成目标时,家长却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履行自己的承诺,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使得孩子做事情提不起动力,更加不积极。
“自制力障碍”会对孩子才是哪些影响?
▲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自制力较差,对于学习缺少执行计划的能力,无法及时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在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时,无法趁热打铁,及时地进行吸收和掌握,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最终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影响孩子的办事效率
自制力差的孩子,会把自己的拖延症带到生活中。在完成生活中的事情时,明明是和别人一起开始的,但是却由于自己的拖拉,导致自己落后于他人。
自制力障碍严重地影响到孩子的办事效率,从而也必将因此而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发展。
家长怎么样帮助孩子打破“自制力障碍”?
●让孩子学会规划
计划性对于改善拖延症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拥有自制力障碍的孩子,制定良好的行为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规定的时间段计划需要完成的事情,让孩子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具有时间的紧迫感,从而促使孩子较快地完成任务。
●●言而有信,提供奖励
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标准,承诺孩子如果孩子能在自己规定的计划之内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奖励。通过奖励的机制,来激发孩子执行计划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有效的克服拖延症。
●●●以身作则
家长在教育孩子改善拖延症,拥有自制力的同时,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制定计划,完成各自的任务。让孩子感受到完成计划,拥有良好自制力的乐趣。
结语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的拖延症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其中家长的榜样力量占据了极大的作用。
很多家长习惯于指挥和教育孩子做事情,却没有意识到自身身上的不足和问题也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家长的教导孩子时,也需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纠察。
父母的榜样力量对于孩子是否重要?当父母要求孩子要有自制力,但自己却无法自身作则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欢迎大家分享!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允儿妈妈,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