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小明编辑排版:崔贯利
每个人都恐惧失去,只不过有的人恐惧失去拼命占有,而有的人恐惧失去害怕给予。
这就是潜意识的极化现象。
~小明语录
No.01你知道“焦虑”吗?
焦虑,是评判一个人是否学过心理学的标准。
如果一个人嘴上说焦虑,而不说急燥、焦燥或上火,你就能判断出他学过心理学。
一般而言,只有心理学专业人士,或者接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人,嘴上才开始谈“焦虑”。
弗洛伊德最早的时候就曾认真研究过焦虑这个词。
弗洛伊德最早的精神分析从焦虑开始研究,他发现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压抑。由压抑建立起了关于神经症的一些概念。
因为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个医生,所以最初研究焦虑的时候是站在生物学的视角研究的。
最开始认为焦虑是大脑的一种中毒的状态,好像是人的大脑分泌出的一些什么东西。
焦虑的时候人的这个东西分泌太多了,人就中毒了。
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心理焦虑,会带来肿瘤、癌症。
但是这种机制我们一直都研究不明白,这种通道是怎么产生的?
一个心理的焦虑怎么会诱发我们在DNA、在分子上的改变呢?所以,像弗洛伊德最早说的一样,焦虑就像是大脑中毒了。
但是最新的心理学研究发现非常奇特,肿瘤这种东西就是喜欢生存在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周围。
它们甚至依靠神经细胞传递和分泌的分泌物来刺激和影响自己的生长。
它们对神经元之间分泌的神经物质非常敏感。一个人是快乐、是生气,还是痛苦,这些神经元会分泌不同的激素。
肿瘤细胞对这些不同的激素非常敏感。小明曾经在一个系列微课《心理学是个什么鬼?》里,专门强调和谈到关于心理学与肿瘤之间的深层的一些影响因子。
弗洛伊德最初认为,焦虑本身就是一种信号。意思是当我们焦虑的时候,代表着我们正在发出一个信号,一个危险的信号,针对某一种创伤、条件反射时发出的信号。
这些信号在生物学基础上就代表着分泌了某些激素,最关键的就是这些神经系统之间传递的信号,肿瘤对它们非常敏感。
这就是为什么焦虑等等心理上的问题对人的身体,对人的肿瘤癌症的影响十分巨大。
这也是小明曾说的,像猪一样生活的益处就在这里。
同样是焦虑,弗洛伊德和拉康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某些东西。与母亲分离等,于是产生了一个词叫做分离焦虑。
很多学精神分析学到传统精神分析的人,或者只学会传统精神分析的人,他们嘴上最喜欢用的词是分离焦虑。
当一个人开始使用分离焦虑的时候,你就知道他没有学到拉康,他只懂得精神分析前半集的故事。
No.02缺乏的“缺乏”
拉康说焦虑不是因为分离的焦虑,是因为无法分离带来的焦虑。
相对于传统的客体关系流派重点强调孩子和母亲之间是因为缺乏爱等等这些东西,所以小孩会产生问题。
而拉康关心的是缺乏的缺乏。意思是妈妈填满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使得孩子无法分离所带来的问题和焦虑。
比如,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流行的心理学网红,他们喜欢说一些夸大的话:什么父母皆祸害,做一个足够好的母亲等等,这些都说明他们只学到精神分析的前半集。
因为拉康强调的是:正是因为母亲填满了孩子的精神世界,父亲无法介入,使得孩子与母亲分离。
所以,孩子无法得到一个父性规则,和进入社会文明法则生活的可能。
这不仅仅引起焦虑,还是很多人发展成精神病和神经症的源泉。
当我们不断地强调父母对我们不好,造成了某些人的心理问题时,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些人是因为父母对他们过好之后,同样会带来的精神疾患。
因为他们缺乏“缺乏”,缺乏必要的缺乏。不是因为分离而焦虑,而是因为无法分离而产生的焦虑。
弗洛伊德所说的,他认为最初焦虑是没有对象的。
而霍尼认为,焦虑是有一种基本焦虑存在的。
这种基本焦虑就是对父母的既依赖,又敌视的矛盾情感。
所以,焦虑到了霍尼的时候,已经带有一些拉康的影子了。
拉康进一步认为,焦虑的对象是有的,那就是小a。
对于母亲,对于最初离开自然界的那部分东西,就像是离开伊甸园一样的那个欲望小a。
相对于弗洛伊德和传统精神分析流派特别强调的分离焦虑,拉康有一个对应的词汇叫做阉割焦虑。
焦虑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大家都会的,都知道的一个精神分析和心理学的基本名词。
这一讲我们还是要通过不同流派,不同的传统和新精神分析之间对焦虑的看法,给大家补充一些,使得大家在谈到焦虑的时候,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爱的不是一个人成仙的时候,我们爱的是一个人更像人的地方,我们爱的是一个人像动物般可爱的时候,我们爱的是一个人心中,宛如山川河流恒远不变的信念。
~小明语录
未完待续,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