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修行之认识你自己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希腊古城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七句名言,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被认为点燃了希腊文明火花的是这句:“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就以德尔菲神庙上的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Knowyourself)。
推荐阅读书单:《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原理》《乌合之众》《进化心理学》《拖延心理学》《性心理学》《重口味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爱的艺术》《被讨厌的勇气》《少有人走的路》《禅与心理分析》《千面英雄》《巨婴国》《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在往期的人生修行系列中,我还曾推荐过以下心理学方面的书单:《思考,快与慢》《心流》《怪诞行为学》《梦的解释》《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自卑与超越》《儿童教育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自那以后,无数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类心理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推动心理学逐渐成为显学,留下诸多经典著作。我推荐的阅读书单仅占心理学经典很少部分,一些学术性很强的著作没有列入阅读书单,比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释》阅读体验就很差,不是科班出身,根本没有耐心读下去。
科学心理学建立以后,出现了现代心理学的十个主要学派,其中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逐渐发展壮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以弗洛伊德、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着重精神分析和治疗,强调人幼年的经历对人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层面的内容之所以会进入到潜意识中,是因为人使用了“压抑”的心理防御机制。荣格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提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libido)是性能量,早年力比多冲动受到伤害会引起终生的后果。荣格认为力比多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弗洛姆是我比较喜欢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姆认为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创造力,弗洛姆相信爱的本质有四大元素:关怀、责任、尊重和了解。社会无意识是弗洛姆第一个明确提出的概念,他说:“我所说的社会无意识,是指那些被压抑的领域,这些领域对于一个社会的最大多数成员来说是相同的。当一个具有特殊矛盾的社会有效发挥作用的时候,这些共同的被压抑的因素,正是该社会不允许它的成员们意识到的内容。”弗洛姆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科普性作品,主要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等。
阿德勒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心理学大师,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我曾在教养的迷思中推荐过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儿童教育心理学》。阿德勒在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强调“社会意识”。自卑与补偿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阿德勒坚持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行为主义心理学另一位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还提过一个术语叫高峰体验。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者们常常会提出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持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深刻无比,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这跟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心流”概念有点相似,心流出现时,人会有忘我感,也忘记了时间和空间,高峰体验就是最高级别的心流体验。
非指导式咨询是罗杰斯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心理疗法,通过动员受辅助者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理解,改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以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罗杰斯认为,成功的咨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