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儿子走过一个带有公共健身场地的广场,儿子要求让我陪他一起去看看。儿子走进被一个大型运动健身器材吸引,是一个环形网绳攀爬长廊,高两米多,长50多米。儿子尝试着往上爬,爬着爬着说害怕,不敢再往上爬。
我想尽办法的劝说儿子,不要害怕继续往上爬,儿子不听,僵持着天都黑了。记得儿子在幼儿园时也是攀岩,爬着爬着也是不敢再爬了说害怕,劝说也是没有什么作用。儿子的这种自我设限是需要突破的,否则会阻碍他以后面对困难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要决定帮儿子突破这个心理防线,告诉他我在前面等他,没过多久,儿子便爬了过来。那一刻我心里特别的高兴,但是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儿子一边爬一边自言自语给自己打气,我被儿子的改变感动了。
通过这一次儿子内心挣扎的挑战,儿子最终战胜了自己。相信以后,儿子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勇敢的面对。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有很多,具体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我们一起来研究并学习: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开始经历第一次自我突破时关乎未来的发展。
经理过才会懂得,在我们孩童时也会经历许多次害怕的事情,比如面对认识的人不敢主动说话,只想避开。又比如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看到老师就会害怕,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人多的地方。
所有的假想限制自我发展的自我设限,都是因为害怕,是对自己的否定,被“小我”控制了,困住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心里会胆怯顾虑太多,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限制自身发展。时间久了就会抑郁,内心的想法得不到实现,会痛苦郁闷。
因为自己的胆怯,会错失良机,会逃避现实责任,在理想和现实中来回徘徊折腾,现实中怕困难,理想又很丰满,止步不前,难以圆满。要么降低自己的要求,要么就努力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不畏惧风霜雪雨的洗礼,至少最后无愧于心。
作为家长的我们经理过许多,也会错过和迷失,用我们的经历教训来指引孩子正确的人生路。在考虑做某件事情时,执行力最为重要,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寻找真理。要想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就要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开始。
孩子的胆怯、害怕、畏惧困难是怎样造成的?
仔细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勇敢是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搜寻孩子在胆怯什么,然后陪孩子一起面对战胜困难。
1、孩子在幼年时会因为陌生的事物而感到害怕。
在孩子九个月之前是认生的,对陌生人特别没有安全感。九个月之后面对陌生人会有自己的小判断,不是那么的抗拒陌生人,有了大概的分辨意识和感知、好奇、探索欲望。
两岁时的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不希望熟人离开自己,会因为特别大的声音吓到。三四岁时的孩子会比较自我,也会害怕孤独,害怕动物和黑暗,还有不了解的东西也会害怕。
五岁时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了解的比较多了已经,但是还是会离开妈妈,怕黑怕受伤。六七岁时的孩子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会充满想象,同时会有想象中的恐惧,比如害怕现象中的怪兽,怕迷路、怕狂风暴雨,怕做噩梦。
等到孩子八九岁时,已经上小学了,就会害怕因为学习不好招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十岁以后,会被别人的暗语吓到,会被环境吓到,会和朋友闹矛盾,对大人不理解,包括自己做的不好的事会有灰心的态度。
孩子会在自己年龄的不断增长,对待周围事物也会有新的认识,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孩子的恐惧对象会慢慢发生改变,变得成熟。对自然事物的现象也会有所改变。
2、心里的阴暗面是有过心里刺激产生的。
假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被一只小狗追赶受到惊吓,以后见到小狗就会害怕。老师对他有过严厉的批评,可能会记一辈子,会害怕老师。被父母责打过,和父母的关系也会有隔阂。受到惊吓和刺激之后,就会有心里阴影。
3、害怕失败后的从新开始。
当孩子经历过失败之后就会有人取笑,父母也会批评,很难再会重新开始。当孩子不愿意行动做某件事时,一定是有原因的。
4、生活的不富足和知识的欠缺。
因为孩子年龄小,知识不足,没有太多经验,遇到困难会不知如何处理。没吃过苦,一直被保护,缺乏锻炼,抗挫折能力差。
5、父母的不合理教育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孩子的自尊心很重要,多种案例表明,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就顺意践踏孩子的自尊心,这样会疏远亲子关系,也会抹杀孩子内在的潜能力量,经历过打击之后很难再会重塑自信。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孩子的自信和勇气怎样培养?
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如何帮助他度过困难?
1、一个月之内不要离开孩子。
妈妈要亲密照顾孩子,有位心里专家曾说:父母离开孩子一个月以上,孩子就会意识到是已经被抛弃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是幼年时期,妈妈是孩子的全部,孩子会非常的离不开你。这时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不要过于疏忽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2、学会接纳和倾听孩子,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
系统脱敏法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又叫交互抑制法。是美国学者沃尔普创立的,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3、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对新环境的提前告知。
让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且要帮助孩子做好提前准备工作。这样孩子才不会慌乱,不会丧失自信胸有成竹,不慌不忙。
4、适当的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会击败不良情绪。
教育孩子磨炼心智,有几句文言文讲: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比如:游泳、爬山、做家务都会消除不良情绪。
5、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用榜样带领法。
言传身教的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汪国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
6、鼓励孩子积极的面对生活,让孩子充满底气和安全感。
孩子的被夸赞是父母的肯定,给孩子一种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感觉,会让孩子有勇气、有动力、有意义的做的更好,会培养孩子一颗强大的内心。
7、驱散孩子心中的胆怯,先要激起孩子对生活的追求和梦想。
强者和赢家都不会理会胆怯,在失败和困难面前用爱引导,学会承担和追求,自信会在努力的过程中慢慢呈现,最终实现梦想。
《哈佛家训》是一套系统全面的家教经典,它不但给我们的孩子指引了正确的生活方向,而且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改变命运的智慧经典。现在的教育,往往疏忽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内容,比如责任的教育,自信的教育,合作的教育,感恩的教育。
这些都是决定孩子将来能否快乐成长的个性素质,我们应该重视它。好书不仅要具备道德情感的力量,更要具备思想智慧的力量。在这本《哈佛家训》中,它们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前者由精心选择和提炼的故事来展示,后者则凭借深入浅出、凝练睿智的评注来体现。
在我们轻松地感受了阅读的快意之后,又会获得思想的升华和心灵的震撼。快点击下面链接早点了解吧!
总结:
孩子性格胆怯不可怕,家长的做法会影响孩子一辈子面对挫折困难的勇气,首先家长的陪伴很重要,无论是从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孩子的表现,给与正确的引导,耐心的倾听和教育,榜样力量和适当的鼓励都可以驱散孩子的胆怯,名人传记的引领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家长的阳光户外活动陪伴也很重要。愿我们一路陪伴,最终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