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观
一般认为,人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心理学被视为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心理学从诞生那天起就存在靠拢自然科学、远离人文科学的科学主义倾向。
冯特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科学主义相对立,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拥护心理学的社会科学观,突出心理现象的社会特征方面,反对科学主义研究中的机械论和原子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承继了人文主义的研究道路,强调社会文化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弗洛伊德晚年把他的学说推进到社会文化领域,涉及到人的社会化进程、群体心理、宗教心理、文明与社会的发展等重要的社会心理学问题。他开辟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奠定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如今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无法忽视精神分析的存在。
弗洛伊德的许多思想和观点也被吸收到社会心理学领域,他的研究方向也影响了对社会心理现象的探索。在弗洛伊德的影响下,许多精神分析学者如阿德勒、荣格、沙利文、弗洛姆等人都进一步深入到社会心理学领域。
阿德勒的社会科学观体现在他强调个体心理学的社会应用价值,注重研究社会中的人。他对人的社会属性的认识,可从三个层面来进行理解:一是强调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二是指出生活任务是人生不得不面对的主要问题;三是把良好的社会适应看作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他从个体的自卑心理出发,得出心理发展的动机来自于对自卑心理的不断超越,但他认为这并不能了解人的本性的全貌,而要了解人的全部属性、揭示心理活动的奥秘,就必须要研究个体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联系的总和,他将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结合起来研究,强调人类社会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主张将人置身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反对脱离社会环境来理解人。
“在人类文化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孤立的生活形式不是社会的产物,从来没有不以社会的面目出现。”因此,社会性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动机和行为。
主观科学观
受西方实证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主义的影响,科学主义心理学从一诞生,就开始追求和模仿自然科学。实证主义强调客观经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