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王某,13岁,初一男生,开学不久,语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王某没有按照要求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严厉批评了他。从那以后,王某看到老师就害怕,总担心老师会批评他。王某想转学,而且是不做作业,用这种拖拉应付的状态,但是,家长不同意他转学。现在每天一想到上学,王某就很难受,一到学校,就感觉到胸闷,憋得慌。期中考试后,每天早上上学前总会大哭一场,仍旧想转学。
目前就这个案例,顺德儿童心理成长中心钟清辉主任答:进行了评估与诊断。根据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首先排除精神病,(来访者)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现实生活中(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激发,其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是常形的。其症状虽然已出现泛化,但持久时间不到三个月,可排除神经症。
根据严重的心理问题诊断标准。1.引起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在学校他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使求助者有着痛苦的情绪体验,如紧张、害怕、担心、烦躁等,且反应较为强烈,出现心慌、胸闷,还有紧张的现象。2.求助者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左右。3、反应对象被泛化,由害怕一位老师发展到,只要到学校都觉得非常紧张,害怕所有老师。4、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钟清辉心理咨询师的意愿和行为。综合分析所得的资料诊断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根据排查来访者的整体现象,我们把问题解决途径,就是需要专业性的干预和必要时需要转诊,询问来访者,问题发生之后,自己做了哪些努力,以求得到改善,效果如何?是否向朋友家人,老师求助过,是否有愿意到专业的咨询机构去就诊?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他对这些事情和这些场合里面产生的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现象的反应,已经比较明显泛化严化。来访者的外表,精神状态,言谈都是符合这个年龄特点的。社会功能中度损伤,就是坚持上学,是有会大影响,这就是孩子现在的一个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