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我一直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超过我个人的感受。在没有“社恐”这个标签之前,我也觉得自己只是“内向”、“不自信”。直到我“社恐”的症状越来越具体,出现“社恐”的场景越来越多......
每次上班坐电梯时,都要假装一直看手机,以免看到了其他同事还要打招呼。如果要打招呼,又纠结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果不打招呼,又会想同事会不会觉得我有些不礼貌......
有次下班回家,忘了带门禁卡,即使在小区门口“罚站”也不愿求助。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忙,我觉得自己可能就是在寒冷中多站一会儿,可是我一旦开口需求邻居帮忙,我就得面临着主动去和他人打招呼.......
就这样,我每天都在跟自己较劲儿,也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最终,在朋友的劝说和陪同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去看医生,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和帮助。
通过这次咨询,让我对自己及“社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所谓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社交恐惧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对于社交场合与社交行为存在恐惧、担忧、紧张、焦虑等情绪,严重的人还会因恐惧而产生躯体反应,如心跳加速、冒汗、头晕、恶心、抽搐等。
经过一番诊断后,比较庆幸的是,我只是轻微的“社恐”而已。
“社恐”难道就无药可救了吗?No,No,No。
社交恐惧症是可以治愈的!不过要受治疗配合程度、治疗水平和方法,以及外界干扰因素等影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疗法有3种:
1、系统脱敏法
这种方法是将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某类刺激,由低至高分为不同等级,让患者置身于由低至高的刺激环境中,从而达到逐步适应的目的。
比如,将“置身于喧闹人多环境中”、“认识一个陌生人”、“当众演讲”、“组织一场活动”等一系列可以让我感到焦虑的事件和场景,由低至高分级,然后让我逐步进行训练,直到我消除社交恐惧。
2、冲击疗法
这种方法是强行将患者置于自身恐惧和焦虑的社交环境中,直至恐惧感、焦虑感减退并消失。但此类疗法需谨慎使用,以免对患者造成过大刺激,适得其反。
比如,治疗前,医生会先询问我社交恐惧的层级,如对“与陌生人交谈感到恐惧”或“当众表演时恐惧”,然后选择可能使我感到最为恐惧和害怕的场景,让我置身其中,让这种恐惧感完全暴露并持续冲击大脑,一段时间后,我的恐惧感便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
此类训练可定期进行,日后我再置身于此类环境中时,恐惧感便会比之前有明显的好转。
3、认知重塑法
这种方法通常以交流和谈话为主,通过给患者进行观点和认知的逐级剖析,将患者原本储存于大脑中的旧图式打破,建立新的认知图式以顺应环境并不断强化该图式,使患者形成长时记忆。
比如,针对“当众发言”这一虚拟场景,我首先会表示抗拒和焦虑,认为当众发言会很丢脸、羞耻。此时医生就告诉我,我的认知观点不正确,当众发言应该会使我感到光荣并产生优越感才对,因为优秀的人才有发言机会。
通过不断的认知重塑,完全改变了我对自身陈旧观点的坚持,慢慢也顺应了这种认知。
现在的我,对日常的一些社交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开始逐渐找回自信,有了一些“社交牛逼症”的朋友。现在出门,明显比以前更轻松和快乐了!
如果喜欢我的作品,记得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