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会认为生活在从前那个车么很慢、书信很慢的年代会比现在更幸福?
你是否总是会想,换一个工作环境,自己可以变得努力、奋发图强?
你是否会幻想自己是穿越剧的主角,进入另一个时代,掌握着信息差而在这个时代成为强者?
你是否会期待有一个“完美伴侣”出现,拯救自己一团糟的生活?
可是如果真的有机会真的实现这些“幻想”,自己真的就可以更快乐幸福吗?
自己真的可以顺利“登上顶峰”成为人生赢家吗?
自己真的可以立马做出改变更加努力了吗?
也许你的答案是:“我知道不能,但是我无法在当下做出行动去改变,所以我还是想想吧”。
那么或许你可以通过对自己更加深入地剖析,通过加深对这种心理地理解,而打开改变的第一步。
图/《午夜巴黎》剧照(网络)伍迪·艾伦的一部经典爱情奇幻电影《午夜巴黎》,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带有“穿越”元素的故事。
影片中男主角吉尔和女友一家来到巴黎这个浪漫的城市度假,而在巴黎他们碰到了吉尔的未婚妻伊内兹在高中时暗恋的保罗。
他们一同出游,保罗到处卖弄,喋喋不休令吉尔反感不已。而妻子却总是拿保罗的优势和自己比较打压比尔,于是闷闷不乐的吉尔独自在巴黎街头散步,却意外穿越到了一个派对。
那个派对里的人都是毕加索、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等名流,吉尔也很快迷恋上了毕加索美丽的情人安德里亚娜。
吉尔对未婚妻兴奋的讲述他觉得巴黎是最浪漫的城市,他们应该搬到巴黎。而未婚妻伊内兹对此不屑一顾,说自己无法适应除了美国以外的国家,说他是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吉尔是一个觉得活在过去,会比现在更幸福的人。
伍迪·艾伦在影片中借着保罗之口指出了吉尔的认知错误:“那些认为活在过去生活会更幸福的人,怀旧是否认,否认痛苦的现在。认为别的时代比自己现在生活的时代更好,这是那些无法应对当前生活的人,所产生的浪漫主义缺陷。”当吉尔遇到阿德里亚娜两人很快打的火热,可是阿德里亚娜却认为巴黎的美丽年代最适合她。
吉尔便明白了认为过去比现在幸福是一种幻想,如果你留在这里,这里就变成你的现在。
不久以后,你就会开始想象另一个时代才是“*金时代”。
图/《午夜巴黎》剧照(网络)“否认”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那么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defensemechanism),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防御机制是也可以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不愉快的情感包括焦虑、抑郁和愤怒。
焦虑=愉快的感受+对可怕事件的猜想
抑郁情感=不愉快的感受+对可怕事件的发生的看法
愤怒=不愉快+想要毁灭某人或某事的想法
这些情感反应和想法,可能来自于童年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到目前所拥有的感知和记忆,可能是以现实为基础,也可能是以想象为基础,或者两者兼有。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①否认,②隔离,③潜抑,④反向形成,⑤合理化,⑥升华,⑦幽默,⑧补偿。
图/《午夜巴黎》剧照(网络)研究表明不健康的防御机制会导致消化道溃疡?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应付挫折情境的一种潜意识的心理适应机制,它通过调整自身价值系统,改变对挫折的认知,缓解内心冲突,减轻负面情绪,同时调节外在行为以适应环境要求。
个体防御机制的选择受个体成熟程度、应激源种类、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防御方式的应用习惯,与精神应激因素导致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密切相关,并因此影响机体内部的生理调节。
如果不良的防御机制在个体人格中长期固定下来,必然对身心健康起着负面作用。
李鸣等曾对36名消化道溃疡病患者调查,认为这类患者存在着防御方式运用不当,而且防御方式在众多的心理致病因素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图/《午夜巴黎》剧照(网络)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怎么判断自己是在防御还是应对?
自我心理调节和适应过程有两种基本的方式,这便是防御和应付(coping,或称“应对”)。
关于心理调节和适应的另一种方式——应付,应激与应付研究领域的著名领导者拉扎勒斯(R.S.Lazarus,)曾经提出过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应付是指人们从认知和行动上不断努力管理心理应激(包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调节相关的情绪等)的变动的过程。
上述两种基本的心理调适方式之间在理论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首先,防御通常被视作是在无意识水平上进行的,而应付则属于意识水平的。
其次,防御是个体在面对紧张处境时“无意图”或“不自觉”地作出的反应,而应付则是有目的或有意图的反应。
第三,防御更多地取决于当事人个人的心理特点(特别是人格),而应付则同情境因素有较多的联系。
与此相关,第四点区别在于,对于同一个人而言,防御机制的使用带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较少随着情境而发生大的变化;而应付方式的使用较少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作者|UP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