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四本后悔没有早点遇到的书。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看完了这四本书,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是这样的?人生原来还可以这样?
一.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简介
这本书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的。
岸见一郎是在日本颇负盛名的阿德勒心理学的研究专家,日本阿德勒心理学认定顾问,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
古贺史健是以对话创作为专长的自由作家,近30岁时邂逅阿德勒心理学,被阿德勒心理学所震撼,命运也被其改变。连续数年拜访岸见一郎,去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最终,两人合作完成了这部著作。
但既然谈到了阿德勒心理学,就不能不提到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生于年2月7日,逝于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简介
这本书是一本对话体语录,讲述一位青年人与一位哲人的对话,哲人的观点十分简洁而有力
“世界极其简单,人人可以获得幸福。”
“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所谓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心理创伤根本就不存在”
“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这对于处于困境中的青年无异于当头棒喝,但青年并不会轻易相信哲学家的观点,他不断向哲学家提出他自己的问题——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人真的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创伤吗?”
“为什么自卑感不是真的?”
“为什么说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勇气?”
“人最大的不幸,是讨厌自己?”
书中的青年曾经自卑而孤独,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被父母支持,自己想要去追求异性却无法克服内心的阻碍,在工作上时常唯命是从。但他的一系列烦恼,一系列疑惑,在与哲人的对话中通通获得解决,这个解决的过程是痛苦的,需要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怀疑,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光明的。他最终明白,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自己去改变。
如果你有类似于青年的困惑,无助与痛苦,或者你觉得,你在某个方面就是青年的翻版,
请你一定要阅读这本书,这将改变你的人生。
本书摘抄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暮然四顾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做到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读者评价
这类书早几年看见可能会很容易被我归纳为鸡汤类型的书,后来发现其实不是,人成长到一定程度就是会分清楚哪些是真的道理,哪些是伪道理。我们就是自己存在的目的和意义。——豆瓣网友如果你自卑,抑郁,焦躁不安,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对人生迷茫困惑,在寄希望于心理咨询或者药物治疗前,不妨读读这本书吧。我认为是难得的剖析得很深刻的书,让你汗颜、反省,让你重整旗鼓,不再彷徨。——豆瓣网友
二.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TheRoadLessTraveled)
作者简介
斯科特·派克年出生于纽约市,年在哈佛大学拿到了学士学位,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年至年在*中服役。年,他获得了坦普尔国际和平奖;年派克还获得了美国乔治顿大学颁发的知识、信仰和自由奖章。曾为驻冲绳基地美*提供心理咨询,
本书简介
正如本书副标题——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着重探讨了人该如何走向成熟。
阅读这本书时,我刚和女朋友分手,时时会想起她对我的不满与失望,我处于暗无天日的痛苦之中,做什么都没有动力,而本书第一句话便给了我重重一击。
人生苦难重重。
当时身处悬崖边上的我简直太认可这句话了,而继续阅读下去,发现本书其实是教给读者一个真理——只有直面苦难,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相依,互为表里。如果你用心地去读,用心地去做,从小处做起,我相信你也会改变你的人生。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与伴侣。
归根到底,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本书摘抄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的行动。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未爱过。为了体验新鲜事物的独特性,我必须以包容一切的姿态,说服既有的成见和观念暂时让位,让陌生、新奇的事物进入感官世界。在此过程中,我必须竭尽全力,尽可能呈现出成熟的自我、诚实的姿态、巨大的勇气,不然的话,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
读者评价
08年偶然买到,翻了一遍,认为作者简直一派胡言——照此而言世界上人岂不都是神经病!接着在书后空白处将作者译者出版商大批一通!10年,在一些事情让我深钻牛角、痛不欲生、昏天暗地、球迷杏眼的时候,我想起这本书中的一些主题。于是翻出来。读着这本书,我觉得就像是拿着一把冰冷的解剖刀,在一点一点剜掉自己身体上腐烂了的肉。
——知乎作者:张帖木儿
三不平等的童年——阶级、种族与家庭生活
作者简介
安妮特·拉鲁(AnnetteLareau),加州大学社会学学士(),伯克利大学社会学硕士(),伯克利大学社会学博士(),-年为天普大学社会学教授,-年为马里兰大学社会学教授,年被聘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家庭教育、民族志方法、儿童,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