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投下原子弹的士兵,是战争英雄还是人类罪恶
TUhjnbcbe - 2023/3/12 18:55:00

年7月28日最后一位伊诺拉·盖伊飞机组成员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离开也让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彻底成为了历史。

时间追溯到年的8月6日,机组成员们驾驶着伊诺拉·盖伊飞机把“小男孩”扔到了广岛。历史书上说:从此人类文明就被核战争的阴影所笼罩,而领航员在回忆里是这样写的,当爆炸发生后,机组成员被一股强烈的冲击力震到了飞机甲板上,他们一度以为飞机遭到了防空炮的猛烈攻击,但当他们回头朝广岛看过去时,那个方向已经升起了一朵42,英尺高的蘑菇云。

之后他们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就是原子弹的威力,他们花了6个小时才返回基地,刚下飞机的他们就被授予了象征极高荣誉的杰出服务,报纸上争相继发表了他们的照片,还有各种采访,他们被视为结束对日战争的国家英雄,他们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

战争结束后伊诺拉·盖伊飞机,由于没有闲置的机库,就一直被扔在室外,风吹日晒,逐渐生锈老化,最终被拆解,然后存放在了马里兰州克斯密森尼博物馆。

直到35年后,当年的飞机组成员又重新聚在了一起,老朋友聚会总是要注意当年的那段时光,当他们看到那可怜的飞机残骸时,震惊和失落扑面而来,对他们来说,这架飞机承载了他们当年的英勇无畏和那段无可替代的峥嵘岁月。

于是他们给当年的二战老兵写信,想借助大家的力量恢复飞机的原貌,经过十几年的漫长等待,伊诺拉·盖伊飞机终于得以在展览中重见天日。

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并没有人为他们喝彩,大量的美国人甚至抗议这架飞机的存在,大家不想听英雄的故事,因为核战争带来的末日景象让所有人感到恐怖。他们眼中的那架飞机是人类玩火的象征,是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博物馆的设计者也出于放眼人类未来的考虑,在展览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展现广岛市民遭受的苦难,想要警醒世人,要警惕核武器给全人类带来的威胁。

当年的老兵们想不通,为什么二战发展到最后日本人是无辜的,我们反而成了无情的战犯,他们的抗议显然不起作用,因为他们只能够代表过去,历史的意义总在根据事情的发展而做出改变。

也许美国在战后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爱因斯坦的懊悔,虽然他只是在那封寄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上签了名,但广岛核爆的消息还是让他极度震惊和遗憾。

核爆计划的最高领导人时任总统杜鲁门也在日后时光中表露出了相似的态度,在时隔多年以后,他的孙子杜鲁门丹尼尔访问了广岛和长崎,除了纪念因为核爆逝去的受害者,还表达出了道歉的意愿。

武器专家莫里斯·杰普森当时负责在伊诺拉盖伊上给“小男孩”接通最后的电路,任务完成之后,他可能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未来,为了避免自己和家人遭到某种报复,他在广岛核爆之后的40多年里都选择了缄默不语。

克劳德·伊萨里,是当时负责在另一架飞机上为伊诺拉·盖伊飞机执行辅助观测任务。战争结束两年后,他被诊断出严重的神经症和负罪感。原子弹是他一生都过不去的坎,为了减轻负罪感,他将自己的部分薪水寄到了广岛,还附上了道歉信,但是却也无济于事。

在年代,《游行杂志》对他的采访中他是这样描述的,15年来我们每晚都梦到它,我看到巨大的、像要沸腾的火焰,深红色的大火向我扑过来,房屋倒塌,孩子们身上也着了火,他们无助地跑着,他们冲我尖叫,我因此被惊醒,尖叫着流着汗,因为我没有答案。

参加过广岛长崎两次投弹任务的杰各布·贝瑟在面对后来的追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么多年来总有人问我,如果时光倒流还会不会人家原子弹?或者我会不会因为广岛的事感到内疚?”如果是在年下次的情况下,我毫不犹豫再做一次,而且我不会为我扮演的角色感到后悔,如果我内疚那我才是真的疯了。我一直记得日本人在珍珠港,在南京、在世界各地的暴行,我不想听任何有关道德的言论,因为战争本来就是不道德的,那么死于常规炸弹或者死于原子弹有什么区别呢?

在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机长蒂贝茨说他对那次任务从来没有过丝毫的犹豫,他在年去世,享年92岁,按照机长自己的要求,他的遗体被火化,不做任何有形的纪念,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安息之处在日后沦为和抗议者的朝圣之地。

这些人到底是战争英雄还是人类罪恶的开端,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解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亲历者纷纷进入历史,这件事的意义将越来越偏向于从全人类的角度去评价。你怎么看待的呢?

最后,恭喜你又了解了一些没什么用的知识,喜欢的话,记得帮忙点个赞加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投下原子弹的士兵,是战争英雄还是人类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