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心理学童年缺爱的人更容易沉迷网络游戏
TUhjnbcbe - 2023/2/24 8:22:00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00358_1/

一切的抑郁症或性格神经症,本质是缺少真正的温暖和爱。-卡伦霍妮

过度沉迷一项迷失自我的行为(比如游戏,酗酒,嗜睡),只不过是暂时躲避焦虑,寻求一时解脱的强迫性内驱力导致的。

本文简要概括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焦虑论出发,揭示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

童年缺爱——形成基本焦虑基本焦虑——易产生大量焦虑的心理状态焦虑状态——缓解焦虑的四种手段麻醉自我缓解焦虑——互联网时代,过度沉迷游戏

童年缺爱导致基本焦虑的形成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充满争吵的家庭环境中,无论他更爱母亲还是父亲,他的内心都会产生分裂,缺乏安全感,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容易成为问题儿童的原因就在此。

如果他生活在父母偏爱哥哥或弟弟,或重男轻女的环境中,他会产生嫉妒与愤怒,产生敌意,但他幼小无助,不得不压抑敌意。按照卡伦霍妮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焦虑论,对敌意的压制会产生强烈的焦虑。

还有一种类似留守儿童的无关心与爱的环境

,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或由父母照顾,孩子从小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长期处于孤独无依,漂泊于世,无能为力的精神状态中。

基本焦虑就是,由于原生家庭的环境,导致的一种弥散性的不安全感。所谓弥散性的不安全感,就是即使没有什么难过的事情,内心仍然感到惶惶不安,无所适从。

基本焦虑导致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焦虑

来访者张伟(化名)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他重度痴迷游戏,经常趁着中午吃饭时间去玩一个小时,逢周末或假期,基本是在网吧过一整天,甚至出去通宵打游戏。他的父母甚为焦虑,将其带来做心理咨询。

经了解,张伟(化名)自小学开始就被寄养在伯伯家,直到初中结束。高中开始,寄宿在学校。张伟(化名)属于留守儿童,据其自述,对父母印象不深,没有什么感情。虽然伯伯家对他不错,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内心仍有种漂泊无依的感觉,他经常感到情绪失落,没有意义感。{形成了基本焦虑}

由于基本焦虑,他缺乏与人共情的能力。张伟(化名)性格孤僻,独来独往,有了难过的事或压力过大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倾诉。

张伟(化名)从高一开始脸上长了青春痘,正常的医院治疗,张伟(化名)却由于与家庭缺乏链接,不愿与父母交流,只能自己去刺破青春痘,导致痘痘破裂,严重影响形象,因此他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怕被嘲笑,每天忧心忡忡。大量的消极情绪持续积累,这种性格本身就能制造大量焦虑。

缓解焦虑的四种手段

将焦虑合理化(如认为长青春痘是正常生理现象)

否认焦虑的存在(如士兵面对死亡的恐惧时,勇敢冲锋)麻醉自己(如酗酒,嗜睡,痴迷工作,蹦迪,游戏)避免一切导致焦虑的环境(如长了青春痘不照镜子)

现代社会新型麻醉自我的方式-网络游戏

脱离自我是个心理学名词,我把它解释一下,脱离自我是指脱离自我的意识,即脱离自我的各种糟糕情绪,如苦闷,自卑,抑郁,焦虑。这并不是贬义词,这是人类精神的防御机制,防止过度糟糕的情绪损害人的精神,就像人类生理的防御机制免疫系统为了消灭病*和细菌一样。日常生活中最普遍脱离自我的方式是酗酒或醉酒,在醉酒状态,酒精解除了大脑的禁忌,畅所欲言,沉浸在无我的状态,享受当下的短暂快乐,忘却痛苦。在西方,古希腊的“酒神精神”强调狂欢,纵欲,饮酒无度,都是为了摆脱自我的痛苦,与中国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游戏的兴起,人们又增加了“沉迷游戏”这一新型的脱离自我的方式,在青少年中体现的更为明显,显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沉迷游戏是怎样导致脱离自我的?

游戏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们已经为玩家设计好了让玩家沉迷其中的圈套,让玩家完全地专注在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游戏的等级机制,让玩家不停地去花费时间升级,或者去赚取金币换取更多的英雄;

游戏的竞技性,对战中玩家击败了对手,会获得金币奖励,有的游戏中会获得虚拟的荣誉,比如英雄联盟中的段位机制,拥有较高的段位会获得游戏玩家的仰慕,满足玩家的虚荣感与自我成就感,这是这些沉迷游戏的人无法在现实中获得的,游戏世界代偿了现实世界,这是主因。

还有游戏中炫目的游戏特效,可以以假乱真的游戏画面,动感的游戏音乐,用视听“盛宴”困住玩家的心智。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童年缺爱的人更容易沉迷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