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打破过去的束缚, [复制链接]

1#

导语:《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打破过去的束缚,找回真正的自己。

你知道抑郁症是什么样子吗?

情绪莫名的低落、敏感。情绪莫名的感到低落,提不起精神来,有时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总是被过去的经历所束缚。

身体总是感觉疲惫不堪,身体浑身无力,连最简单的走路都会感到疲惫,更不用说运动了,抑郁症患者只想躺在床上,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想动弹。

抑郁症的患者一直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是孤独的,他们的世界是不被理解的。

抑郁症这个话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这个社会的热点,很多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走向了抑郁的深山,直至迷失自己,毁掉自己。

抑郁症的世界其实也很简单,在他们的世界只要有人陪着他们,他们的心情会好受很多,如果有人能拉他们一把,他们就会看到这个世界的光,重新找回那个全新的自我。

以上两种行为只是简单的抑郁症的症状,这些症状也正好契合了罗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蛤蟆的症状。

这本书虽然看这本书的名字,你会觉得这是一本童书,但是这本书在我看来更适合那些正在经历低谷,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成人来阅读。它会治愈你,让你打破过去的束缚,找回真正的自己。

成长的第一步,你敢对自己负责吗?

蛤蟆抑郁了,它的好朋友带它去了苍鹭先生那做心理咨询,但情节却不按常理出牌,因为苍鹭先生拒绝帮蛤蟆做心理咨询,是不是有点懵。

咨询师说道,“这几次面谈,是由谁来支付费用?”

“这个你无须担心,”蛤蟆说起这个,竟有几分像从前的自己了,“獾说了,钱的事他会处理好的。你会得到报酬的,完全不用顾虑。”

“谢谢你,但恐怕这样行不通。我建议今天会谈后就结束咨询,就当是一次体验。”咨询师说。

“这么久以来,蛤蟆头一次感到愤怒。“听着,”他提高了嗓门,“你不能这么做。你说你是咨询师,我为了咨询来到这里。我坐在这儿等着你跟我说些什么,可你说的居然是我的钱还不管用。到底还要我再做什么才能行得通?”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来回答你。”咨询师回应道,“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

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

如果我们约定要合作,就需要拟一个合同,咨询结束时,我会把收据寄给你。你看,这并不是钱的问题。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所以第一次咨询苍鹭先生就要蛤蟆明确了自己咨询的意愿,是因为自己真的想改变。

而不是它的好朋友认为它出问题了,它不好,它需要改变。这样的话,无论蛤蟆最后有没有变好,那都是它朋友的问题。这样的咨询是没有意义的。

二:你是不是在扮演“自证预言”的角色,而不放过自己?

“通过自我谴责,神经症患者避免了遭受他人谴责和谴责他人;

通过生病或无知的表现,他避免被他人责备;

通过自我贬低,他避免了竞争的危险——而他由此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也成了他自我防御的一种手段。

一旦一个人在心中将自己的地位置于尘埃中后,成功与失败、优越与低劣的区别也就不复存在。

通过夸大自己的痛苦,通过迫使自己沉浸在痛苦或无价值的情绪之中,这种恼人的经历也就失去了其一定的现实性,而这种尤为痛苦的刺痛感也会逐渐冷静、麻痹。

尽管受苦是令人痛苦的,但迫使自己沉浸在过度的痛苦中,却能像鸦片那样,起到麻痹痛苦的作用。”

是不是很困惑,很愤怒,但又会刺痛过后开始清醒。

假如人生是场游戏,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色,假如你想从悲情角色换到阳光点的角色中,你必须得自己付出努力。

你得改变潜意识里的“自证预言”行为。

所谓的“自证预言”是指,一旦我们在童年时决定了用怎样的态度和观点,就会在以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这样的态度和观点影响了我们的选择行为,构建了我们的底层架构,我们通过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通过控制事情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一样。

比如,有些人确信自己是不幸的,他随时可以给你报出一连串他遭遇过的不幸的事情,而忽略美好的时光。

比如某些人确信自己不够优秀,陷入自卑与自责,或者说是困在“我不好,别人都好”的自我预设里,所以潜意识里做的行为都是为了印证这样的预设,形成“赢了预言游戏,输了自己”的状态。

文中的蛤蟆先生,最初也陷入“我不好,别人好”的底层逻辑里,一直过的不开心。但是,它通过10次咨询,选择了“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并依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最终它又活成了一只令人感到骄傲的蛤蟆。

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相信吸引力法则,打破从童年时延续下来的因果循环,打破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找回真正的自己。

书里的主角蛤蟆是幸运的,通过了10次的咨询,他对自己的情绪有了充分的理解,获得勇敢的力量和前行的动力;而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人还在苦苦挣扎;

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通过阅读这样一本书不可能就无师自通,得到许多答案;但是,相信读完这本书,许多人会透过蛤蟆看到自己的影子,帮助我们去诚实地面对自己;

如果你也常常突然陷入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拔,或者心里总是积压着许多难以排解的负面情绪,那么,请赶紧停止情绪内耗!

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则是他最著名、也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凝聚了他几十年的心理学心得。

现实中,他曾对无数个蛤蟆先生说:

“人生苦乐无常,我们总会受伤,也总会有很多迷茫。

但是我们一定要打破过去所经历的束缚,找回真正的自己。”

当你在自我治愈的路上,主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新世界的大门,也会随之为你打开。

套装内还有一册《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也是一本心理疗愈的书籍,书中通过一个个故事小案例,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愿你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觉醒内心的力量,做自己的救世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