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针灸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 [复制链接]

1#

胃神经官能症,或称胃神经症,是以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而无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综合征,可表现为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吞气症)和神经性厌食等。多与肠神经官能症并见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本病为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发病率多见于青壮年,以女性居多。

胃肠神经官能症病虽在肠胃,但其病因在心、脾。心主神明,神明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气是人体机能活动的动力,如心气虚则神明不聪,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均发生紊乱,故出现精神不振、思维迟钝、失眠、头痛等症。

上消化道的主要表现有上腹不适、疼痛、腹胀、呃逆、恶心、呕吐等等,还有些人有下消化道的症状,如腹部不适、排便不畅、便秘、腹泻、排气增多。主要还是以上消化道最为多见。

健脾养心、调理肠胃。

症状:纳食如常,食后脘腹胀满,疼痛,反酸,嗳气,呕吐,肠鸣,便秘或腹泻,心慌,失眠,舌淡苔白,脉沉缓。

针灸:内关、人中、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大肠俞。

摩腹仰卧位,膝屈曲,两手掌指相叠,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逐渐扩大范围,时间约3分钟。摩腹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胃肠蠕动。

提拿腹部用两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腹部正中,对应钳形用力,捏拿并提起,一拿一放,以拿提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为宜,反复捏拿5-7次。

点按腧穴仰卧,拇指用力,紧贴皮肤,分别点按中脘穴(前正中线,肚脐上4寸)、气海穴(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天枢穴(肚脐旁2寸)、足三里穴(髌韧带外侧下3寸,胫骨旁开l横指)各半分钟,以略感酸胀为宜。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是治疗胃肠疾病的常用穴,能行气、和胃、止痛,缓解各种胃肠道症状。天枢穴和气海穴可治疗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

捏脊俯卧位,裸露脊背,全身肌肉放松,两手自然屈曲成虚拳状,拇指伸张在拳眼上面,食指和中指横抵在尾骨上,两手交替沿脊背正中向颈部方向推进,随捏随推,如此反复3遍,使脊背皮肤出现微红、灼热感。在推捏过程中每捏3下就向后上方提一下,可听到清脆的“得啦”响声。捏脊能调节脏腑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能改善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擦腰骶部坐位,腰部微屈,两手五指并拢,掌指紧贴腰部,用力向下摩擦至骶部,如此反复揉摩约2分钟,以皮肤微红有温热感为宜。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是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张彦珂

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华临床医学会会员,河南省软组织病学会会员。曾在郑大一附院,医院,医院,河南省中医三附院进修学习。

专业治疗膝关节炎、全身各种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足跟痛、三叉神经痛等各种疼痛性疾病,擅长在CT、C型臂下运用射频热凝、臭氧消融、胶原酶溶解等微创介入疗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针灸、推拿、小针刀、埋线、神经阻滞等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兼治面瘫、胃肠病、青春痘等病症,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8篇。

健康咨询

坐诊地点:郏县凤翔大道与郏神路交叉口,医院东配楼一楼针灸康复理疗科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