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安医健教精神疾病能遗传吗关于精神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精神疾病能遗传吗?

关于精神病人优生的原则

医院王传跃

专家介绍

王传跃

专家介绍:王传跃

学历:医学博士

科别:精神科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医院精神分裂症知名专家团队带头人

擅长:擅长各类精神病性障碍、抑郁症、难治性神经症以及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

年4月13日至15日,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年会召开,我院王传跃教授荣获“年杰出精神科医师”称号。这是目前我国精神医学领域设立的行业最高奖之一。获奖者是全国精神科医师的楷模,代表行业的光荣形象。

出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一间开放的诊室,一位身穿白衣的医生,在这个方寸之地,你表面上看,就是寻医问药,铁打的医生流水的病人,大夫面前的椅子上,人来人往,大家萍水相逢之后又各自离去。但精神科诊室,更像一个生活微缩舞台,有人疯疯癫癫,有人浑浑噩噩,有人粉墨登场,有人黯然离去,形色各异,形式各样。

在精神科,可以说,看诊更像看人生,医生面临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疾病,而是一个家庭的苦难,医生,看似是家庭生活的旁观者,但更是参与者、引导者。

王传跃医生,就是这个引导者。从医几十年,他在诊台前见惯了悲欢离合、人情冷暖,他不仅是引导者,还是体验师,引导着病人走出疾病,引领着患者的家庭走出悲情、体验幸福与快乐。他分享着这些家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乐呵——为人父母的快乐

一对夫妻走入诊室,“孩子挺好的?”“好着呢,过两天就是1岁的生日了”,说到孩子,夫妻俩真是喜上眉梢,遮都遮不住。“这是我们刚刚照的全家福,给您看看”,女患者拿出手机,给王主任秀起了照片,“可健康呢,”夫妻俩一直念叨着。生病吃药期间要孩子,孩子的健康问题一直是夫妻俩的心病。“多亏了王主任啊”,从能不能怀孕,到备孕,再到成为准妈妈,生宝宝,女患者从没间断就诊,在王传跃主任的指导下,也没间断吃药,“我们相信王主任!”

谁说精神病人不能生孩子?这是王传跃主任一直反对的观点,他从来都鼓励精神病人享受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虽然有风险,但更多的是机会!他会为患者晓明利害,分析各种可能性,从患者决定要孩子的那一刻起,他就全力以赴帮他们实现愿望。

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与快乐,一个健康的宝宝,更为这个家庭带来了美好的未来。看着眼前转换为母亲角色女患者神采飞扬的样子,王传跃也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一个家庭的成功,将给更多患病家庭带去希望。他衷心希望无数家庭因为这勇敢的一步,享受到他们自己觉得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享受的天伦之乐。“你的状态对孩子是最重要的!”这是他常常鼓励患者的一句话。

微笑着招招手,王传跃目送看完诊的患者走出诊室,“王主任您多保重,我过些日子再来看您!”一句质朴的话烧得王传跃主任心里是一片热乎乎,他不禁想,这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身为医者的赤诚之心吧。

脑缺损的程度决定了精神疾病的类型

近5-10年来,国外医学界越来越倾向于把精神疾病看成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发育和遗传的关系很密切,遗传会影响发育的正常或者偏差,一旦出现偏差便会带来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

脑发育的偏差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儿童孤独症与遗传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起病年龄很早,5岁以前就能得到明确诊断,这是因为遗传缺陷在该病中所起的作用很大,这种缺陷很快就暴露出来。另外一个发病比较早的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基本上在5岁之前也可以检测出来。5-10岁的孩子,行为、情绪控制能力是最弱的,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或者品行障碍、反社会行为,这是因为孩子大脑里负责兴奋的那些部分发育得比较早,但有效性较差,之后的完善至少要到15岁。而13-30岁这个年龄段,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各型神经症等纷纷发生了。可以说,精神疾病与脑发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有关,而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脑的发育。

这种观点还有其他一些证据。有学者专门对高危人群做了研究。所谓的高危人群是指有阳性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明确诊断患精神疾病),本人又有一些前驱症状的(情绪、行为与常人相比有所不同)。学者选取了名高危者以及个健康者进行对比,连续追踪研究了3年,发现高危个体中有三分之一转化和发展成为各种精神病性障碍,而健康个体几乎没有患病的。所转化成的精神病性障碍包括了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等各种重性精神病,显然它并没有都发展为精神分裂症。而剩下来的那些高危者,有的仍旧健康,有的仍然存在前驱症状,还有一些发展成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比如神经症,人格缺陷等等。可见,它的转变是多种的。同样道理,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谓异病同治,效果都是肯定的。

精神疾病的遗传概率有多大?

同卵双生子的遗传基因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它们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于是,科学家们通过同卵双生子的共同患病情况计算出来一个遗传的危险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是最高的,它是精神疾病里面脑损伤最严重的,脑发育在多个层面都存在缺陷。精神分裂症在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约为48%,也就是说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个患病,另一个也患病的可能性是48%;而异卵双生子(兄弟姐妹)的同病率相对较低,为17%。

遗传风险比精神分裂症低一些的是情感性障碍,再往后是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病不但取决于脑损伤,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也很密切,比如汶川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创伤,有的人几天后情绪就过来了,有的人几个月后才能过来,有的人几年也过不来。无法恢复的那些人,大脑很可能存在更多的生物学缺陷。

这里需要区分一个概念:功能性精神疾病包括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等)和神经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等)两大部分,重性精神病更多是由生物缺陷带来的,很可能与遗传有关,而神经症更可能属于脑疲劳现象。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桥梁——抑郁症。抑郁症既有精神病的特点又有神经症的特点,生物学缺陷和心理社会因素都可以致病。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是增高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是相对稳定的,这也证明了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临床上,经常有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父母如果患精神分裂症,他们的后代有多大机会得病?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父母双方都患病的话,子女患病的风险最高,约为46%;如果父母一方患病,子女的患病风险是13%。当然,这些数字是指病情重、恢复得不好的那些情况。如果精神分裂症病人恢复得很好,社会功能正常,能结婚,其后代的患病风险是降低的。所以笔者在回答精神分裂症病人和家属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说:“如果恢复得好,后代的患病风险在5%-10%之间。社会功能恢复越好,自己的状态越好,后代的风险越低。”

情感性障碍的遗传风险与此类似,而抑郁症的情况更为乐观。

优生的3个原则

首先,对任何人而言(包括健康的人),如果要孩子的话,早要比晚要好。时间托得越久,更多的遗传缺陷会累积上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40岁以上的男性如果要孩子的话,孩子出现孤独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人的基因是动态变化着的,年龄大了以后,基因的损伤、缺陷就会增加。

其次,精神病人如果想要孩子,其遗传风险确实比一般人群高,但毕竟还有90%左右是正常的,只有5%-10%会患病。所以病人和家属不要丧失信心。精神疾病的遗传与病人本身的状态有关系,与病情恢复得好不好,功能恢复得好不好有关系。所谓恢复得好,意思是说当学生的能去上学了,当职工的能够工作了,当家庭主妇的能承担起家务劳动了。症状是次要的,功能才是主要的。

有些病人,病情好转后又复发了,这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一种情况。精神疾病是一种由于大脑存在缺陷、不完美带来的病,它的治疗只能是长程的,难以治愈,就像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反复复发,造成的功能缺陷会越来越严重。

预防是大势所趋

一百年来,医学的发展推动了很多疾病的治疗,比如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传染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它对精神疾病的贡献却不很显著,精神病的结局没有太大的变化。究其原因,我们的治疗必须要等到病情充分暴露后才开始,此时功能的缺陷是很明显的,功能的恢复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对于精神疾病关键不在治愈,而在于高危个体的预防,不让病情发作。这才是将来的治疗趋势。换言之,如果能将干预提前的话,也许真的能大大改变精神病的现状。

我们用冠心病的防治做一个对比。早期,可以通过家族史、运动心电图、血液里的一些生化检测等确认一个高危个体;发现之后,它的干预措施也很确定,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外加一些控制血脂的药物,这些能够大大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

但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早期确认方面一直就是空白,后来哪怕出现精细的认知功能缺陷了,思维有不寻常的内容了,行为上出现退缩、孤僻了,个性有改变了,原来挺活泼的人突然无缘无故变得孤僻了,敏感猜疑了,也仍然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只有当精神病明确诊断之后,才具备一系列的用药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方法。

可见,我们要像防治心血管病那样,找到精神病的预防办法,预防高危人群。前不久,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主席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精神分裂症的再思考》指出:精神分裂症作为神经发育性障碍的重新思考,是跟过去一百年来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我们正在发生观念的改变,这种改变对未来也许会呈现预防和治愈的新曙光!

了解更多精神心理卫生知识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