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精神疾病有上百种,但是被人们熟知并主要处理的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失眠、强迫症、焦虑症等,其中精神分裂症和伴有精神性症状的情感障碍精神被误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没有客观诊断,不能像其他疾病一样根据脑影像学,实验室指标来辅助诊断,更是因为精神疾病更倾向于一种功能性疾病,只有精度更高的脑影像学工具才能检测得出来。目前,DTI技术结合MRI、CT的优势,三者融合,可以获得高精准的靶点位置,使得治疗变得更为有效,最大程度上减轻对大脑的损伤,确保患者的安全。DTI引导的第五代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与药物治疗的原理基本一致,都是调节(D1/D2)或(H1/H2)异常神经递质分泌或阻断异常的信息传导,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相比于单纯的药物,精神外科手术在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疗上更有优势。想要知道精神分裂症从哪治、如何治,得从多巴胺说起。多巴胺与精神分裂症的“爱恨情仇”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就已经了精神分裂症(DA)假说:纹状体D2系统的高DA能状态引发阳性症状,而前额叶能D1系统能状态与较高别认知功能相关。尽管近年来出现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5-HT等,但DA假说仍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及治疗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通过应用重组DNA克隆等技术,我们得知脑内存在D1、D2、D3、D4、D5五种DA亚型受体,总结以往实验可知研究者对D2的研究较多。该受体可分布于轴突终端。也可分布在神经元胞体-树突区域,发挥负反馈或控制调节作用。不同的DA亚型受体的效应各有侧重点,一般认为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D2受体,起到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作用。D3受体的角色尚不清楚,但可能与认知、心境、情绪及犒赏/物质滥用相关。难治性精神疾病外科治疗近年来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精神疾病定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发现精神分裂症与大脑多巴胺能(D2)、五羟色胺(5HT-H2)神经功能亢进有关:根据所得的理论基础,难治性精神疾病的外科治疗——新3+x治疗方式应运而生。该技术以“3+x”靶点定位为核心,“3”代表三个经典的精神外科手术靶点,即:扣带回、伏隔核、杏仁核,它们是情绪、情感调节环路中最重要的三个节点。
基于亚核团理论、精神病发病机制中的递质调控学说、受体功能亢进学说,以及以往的临床实践,选择性地部分毁损阻断,能有效控制症状;“X”代表根据患者核心症状,再选择其它相应靶点,以达到最佳疗效。
总而言之,精神疾病虽然复杂难治,但经过正确的治疗方法后是可以实现临床治愈的。有疑问的家属可添加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