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第一教育”报道“多动症”孩子从辍学在家到代表上海参加国际科创大赛的逆袭事迹,收到不少读者的反馈。(戳:从辍学在家到代表上海参加国际科创大赛,这个成功逆袭的故事,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在西班牙参加完比赛,孩子们的课题研究并没有结束,而是进一步把理论应用到实践,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团队,进入位于浦东新区的华高小学,对ADHD(多动症)患儿进行基于运动的一系列干预。
如今,一个学期即将过去,这项在华高小学实地开展的研究,进展如何?运动真的可以改变ADHD孩子的面貌吗?怎么样的运动适合这群特殊的孩子?
端午节前夕,“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你——浦东新区华高小学ADHD儿童融合教育研讨会”在华高小学举行,以上问题的答案得到一一揭晓。
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小学教育指导中心、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浦东新区高东学区、浦东新区华高小学承办,特邀华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参与。
上海市教科研院、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沈之菲教授,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王伟杰主任,华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以及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小学教育指导中心的相关领导和负责人来到现场并发表观点。
上海市教科研院、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沈之菲
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德育室主任王伟杰
//问题1:运动有助于改善ADHD儿童注意力涣散吗?//
活动现场,来自华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的汪晓赞教授,对在华高小学开展的运动干预项目情况进行介绍。
ADHD在当前的检出率约为6%到10%,在我国,估计有万以上的ADHD儿童。和同龄人相比,ADHD孩子存在执行力差、容易冲动、过度活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而与此同时,他们的智商很可能会高于常人。
“在学校里,ADHA患儿时常因为学习行为表现差、影响课堂纪律而遭到歧视,不少孩子需要家长陪读,或者‘留级’重读,情况严重的,还可能面临退学。”
汪晓赞介绍,吃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有部分小朋友吃了药之后,产生精神萎靡、走路摔跤、食欲不振、内分泌失调等副作用。
“很多孩子的家长即便发现孩子有问题,医院,因为一旦确诊,扣上‘多动症’的帽子,可能就意味着只能吃药。”
“救救孩子!”汪晓赞回忆,一群家长闯入她的办公室,焦急地询问是不是可以通过运动干预,改善ADHD患儿的状况。
在此之前,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研究。
“通过运动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有利于帮助ADHD儿童提升注意力。”——《运动改变大脑》
“脑执行功能需要不断地接受挑战才能提高,而不是简单的使用,也就是说这个提高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练习。”——Ericsson,K.A.,Nandagopal,K.,RoringR.W.()
“肌肉运动(游戏)不仅对身体健康很重要,也证明了有利于注意力集中。”——年12月《neuroimage》
在华高小学进行的本土试验,果然没有辜负家长们的预期。在对基本动作发展情况、亲子关系变化情况、儿童行为变化情况、学生课堂中的心率变化四个干预评价指标的追踪中,每一项都发生了显著的提升。其中,参与运动干预的ADHD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距缩小;运动干预持续参与的儿童比中途退出的儿童进步更加明显。
虽然样本量还很局限,但是已经有好几个家长给汪晓赞发来信息,说孩子作业完成速度加快,成绩提高。还有的家长孩子到了五年级,本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在参加了几个月的运动干预后,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多年来的顽症,居然开始有了转机。
“这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决定把运动干预的项目继续下去,无论结果如何,运动至少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副作用。”汪晓赞说。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华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书记汪晓赞
//问题2:给ADHD孩子的运动,和给普通孩子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虽然好动,但实际上,ADHD儿童基本运动能力和普通儿童之间却存在差距,同时,他们又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运动适合他们?
汪晓赞表示,运动应该遵循儿童动作学习发展规律,对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在做游戏中达到运动的目的,比单一的跑步、跳绳、打球等体育项目,要有用得多。
“好玩不好玩,是我们设计运动内容的准则。”汪晓赞介绍,运动干预课程分成三个部分,其中,周二到周四,主要是中高强度运动量的训练;周日是亲子嘉年华,为家长和孩子度身定做各种各样的互动式运动;此外,还有每天留给家长和孩子的回家作业,要求家长花10-15分钟,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活动现场,浦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蓝心对参加运动干预活动的教师、家长和志愿者代表进行访谈,不少家长对运动课程中游戏设计的趣味性印象很深,觉得受益匪浅。
“夹乒乓球的运动,家长和孩子互相配合,既有趣,又可以提升专注力。”
“印象最深的是报纸履带,好多张完整的报纸粘在一起做履带,小朋友和家长在里面循环式移动,让履带滚起来,但是要求是报纸不能断开。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太可能做到,报纸肯定会碎掉。但是游戏结束时还真有一组做到了,感觉孩子和家长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
浦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蓝心现场采访教师、家长、志愿者代表
参加运动干预项目的家长代表合影
//问题3:除了运动,我们还能够为ADHD孩子做什么?//
运动干预多动症项目在华高小学的第一阶段研究顺利收官,接下去,参与这项课题的孩子们将启动对ADHD形成机制的研究,这是至今尚未攻克的领域,将由专业的教授和博士带领孩子一起开展。
虽然运动对ADHD的干预产生效果,但ADHD有复杂的成因,对ADHD儿童的引导和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每个家庭耐心的陪伴和引导。
华高小学心理教师张琪娜解释,学校的运动干预项目分成两部分,分别是针对患儿的运动干预和针对家长的工作坊,其中,运动干预中的很多运动活动,都是由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的,这在无形中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设在每周日的工作坊,通过向家长灌输正确的育儿观念和做法,为家长补上教育一课。
浦东新区兼职心理教研员、华高小学专职心理老师张琪娜
“ADHD儿童的家庭,不少会因为孩子身上的问题,而造成亲子关系紧张;有的家长之前因为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分歧,夫妻关系也会亮起红灯。”在张琪娜看来,家长首先要对ADHD儿童有更多的理解,同时学会正确的方法。
“ADHD儿童基数大,又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智商孩子,对他们投入干预,对整个社会的意义非常大。”汪晓赞总结。
未来,“第一教育”也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