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祝孟洋老师谈抑郁 [复制链接]

1#

本文节选至祝孟洋老师新书《白话心理学》

春季是“抑郁”高发季节之一。抑郁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让我们来区分一下“抑郁情绪”、“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以及“躁郁症”共同点和不同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清晰的认识“抑郁”,对于解除抑郁状态非常重要。

首先,认识一下“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是一种复合情绪,是一种应激状态。抑郁情绪每个人都会拥有。比如遇到挫折、失恋、被领导批评、或者是小朋友被同学欺负都会“不开心”。这个“不开心”状态就是所谓的“抑郁情绪”体验,是一种应激模式,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根据事件的大小来划分“抑郁情绪”的等级和持续时长。被领导批评一次,正常半天逐渐平复,假如被领导批评一次,一个星期都闷闷不乐,这就需要引起注意。每个人的心理免疫力不同,对于外界的刺激产生的应对策略也就有差异。同样一件事情,不同人产生的情绪体验也不同,即使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程度也有高低之分。事件给一个人带来抑郁情绪,需要综合评估产生的情绪是否在正常的反应范围。每个人其实都有抑郁的情绪,大家不要谈“抑郁”就很恐慌。

抑郁情绪和抑郁性神经症区别是什么?

1、时间:神经症一般3-6个月的持续时间;

2、症状严重程度:临床上已经出现泛化;

3、个人感受:抑郁情绪一般都可以自行自愈;神经症的一个主要特质是患者想摆脱却无能为力。

4、求助欲望:抑郁性神经症有强烈的主动求助欲望。

5、抑郁性神经症有自杀想法,多数情况下不会采取行动。抑郁情绪来的时候也会说“我想死”,多数只是随口说说。

抑郁症与抑郁性神经症、抑郁性情绪的区别是什么呢?

抑郁症“发病”时间短,症状呈现“快”且“重”。抑郁情绪成因多数是有事件指向的,因某个事件而引起,抑郁性神经症往往也是有诱因,抑郁症的诱因并不明显,可能很小的一件事情,也可能一个场景都可以引起发病。抑郁症自杀的念头很重,多数会付诸行动,自杀成功机率高。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有一对夫妻吵架,吵完之后,丈夫下地干活,然后妻子就去抱稻草放在家里,回去之后就服*自尽。等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躺在自己铺的草毯上没了气息,夫妻吵架到自杀不到两个小时,发展很迅速。

此外,精神类疾病还有一个特质,就是不发病的时候和正常人一样,发病的时候就“不像人”。

再讲一下“躁郁症”,目前从医学领域来说,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是无解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躁狂和抑郁发作,有一段时间躁狂、烦躁不安;有一段时间会情绪很低落。躁郁症在抑郁期表现症状近乎于抑郁症和抑郁性神经症之间。因此,需要防止躁郁症患者自杀。

无论是抑郁情绪、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躁郁症,在咨询师面前都是来访者,咨询师无权诊断,符合心理辅导范围的积极辅导,属于疾病范围及时转介。

名称病史性质表现解决抑郁情绪一星期心理应激心情不好自行恢复抑郁性神经症三个月以上两者之间影响生活咨询治疗抑郁症不确定疾病范畴有自杀行为系统治疗躁郁症三个月以上疾病范畴有自杀行为系统治疗

接下来分享一下不同心理学流派对于“抑郁”的解读。

精神分析认为,“抑郁”是个体在三岁之前发生的不愉快经历,记忆在大脑之中(潜意识),成年之后被激活。比如说想吃奶(口腔欲)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在肛门期的时候,他很想上厕所,老师说要下课才允许上厕所,或者大小便还没结束,上课铃响了,要赶紧回教室。这些情况都可能令当事人产生不愉快的记忆。甚至在母体子宫里,父母吵架、饥饿、撞击等,也会留下不愉快的记忆。降低早期成长不愉快的经历,是避免未来抑郁的重要途径。同样,增加美好的记忆、愉快的感受,个体心态就会乐观、积极。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抑郁”是行为意志的消退。行为主义认为大脑神经系统会起到抑制和消退功能,某些功能性的行为消退,例如曾经可以做的事情现在不会做,之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现在不愿意交流。之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什么也不在乎。辅导的方法是从新培养缺失或者消退的行为模式。因此,行为主义辅导中有很多行为矫正方法被广泛运用在生活、教学、工作中。认知流派认为“抑郁”是负性自动化认知的产物。在成长过程中,人们会形成很多信念价值体系,会接触到一些消极的、不合理的认知模式,比如以偏盖全、非黑即白、过分夸大等负性、消极的认知模式,逐步成为固有的信念。阴雨天有消极信念价值的人会说连天气都阴雨连绵,和我的人生一样低沉。乐观的人会说,下雨真好,可以滋润一下植物,可以洗涤一下空气中的浊物。即使是阳光明媚的天气,有消极信念价值的人看到的往往也是阳光照耀物件背后的阴影,这就是负性自动化思维模式表现。人本主义认为“抑郁”是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尊重,需求没有被满足,成长过程缺少认可,造成潜能受限。要想摆脱抑郁,需要调动内在潜能,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支持,从新唤醒内在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社会心理学认为“抑郁”是社会支持系统缺失,与社会的链接非常少,一位了无牵挂的人,活着也就没有意义。为什么要多一些兴趣爱好?为什么要建立亲情关系?为什么要结交更多的朋友?其实就是在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一个人与社会连接越深,他想离开世界的可能性就越小。家庭治疗理论认为“抑郁”是安全感不足,关爱不够造成的,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归属感。比如胎儿期要打掉他,小时候父母不管他,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领养,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怀、爱护,就可能在成年之后产生抑郁的状况。系统排列认为,这是在家族中有死亡动力的牵引,承接了家族中某一个人消极、负面的信息。通过代表排列的方式看到“抑郁”的代表会向后退倒、跌倒在地、视线往地面看等表现,就是一种死亡动力牵引。中医认为这是气血郁结,阴虚气虚。长期的疑虑思惑造成了气血不通,郁结而成。婆媳之间经常吵架,媳妇一生气就容易情绪低落,造成抑郁情绪产生,所以婆媳关系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女性生气,情绪低落,消极抑郁,体内就容易郁结,往往会损伤女性的乳房。长期与婆婆生气或者与老公生气的女性,要注意做乳房护理。当我们对“抑郁”有了全面的认识以后,其实,抑郁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产生的“焦虑”。想知道抑郁的辅导技巧吗?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