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笑不代表快乐,哭又是否抑郁呢内附权威自 [复制链接]

1#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

不幸福的人

有一些,也很相似。。。

他们在人前活泼开朗、友善爱笑

转过身却悲伤落泪,无人知晓

01

她感到悲伤,却一直在笑

16岁“阳光少女”小秀,一直爱笑爱闹、成绩优异,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悲剧发生当日,小秀如常地吃早餐、和家人聊天,并在妈妈出门后探出头对妈妈大喊“再见”

没有人觉得她有任何不妥

所以当警方确认小秀生前患有抑郁症因而自杀时,小秀的家人和朋友,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结论

她那么开朗活泼,与人为善,怎么可能患有抑郁症?!

02

抑郁症,我们如何觉察得到

其实“忧郁”是我们不时都会经历到的感受,那算不算是“抑郁症”呢?

抑郁症的判断

如果在两周内大部分时间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出现抑郁的情绪或对事物失去兴趣;

情绪症状对工作、社交或其他方面带来明显的影响。

并且有以下中5种甚至更多的症状:

1.持续的抑郁情绪(自己和他人都能够觉察)

2.持续的对事物和自身喜好失去兴趣

3.一个月内体重有明显差异(5%)、胃口有明显改变

4.睡眠明显改变(失眠或过度睡眠)

5.行动明显迟缓

6.失去动力和异常疲倦

7.过度自责或对自己有负面评价

8.不能够集中精神

9.有重复的自杀念头或想法,甚至有实际的计划和尝试

亲爱的,专家建议您:

务必在“第一无”出现时积极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切勿等到“三无”发生,否则易致自残、自杀等可怕后果。

“第一无”:感觉自身“无用”或“无价值”

“第二无”:无望

“第三无”:无助

请你一定要谨记的是:

抑郁症是可!治!疗!的!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请:

与人分享——向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感受

正面思维——情况是一定可以改善的,努力寻求专业协助

积极生活——多运动,均衡饮食,规律的睡眠

重要信息

无论何时,患者必须由专业医生诊断后,才能按医嘱服药,且切不可自行改变用药方案。

对于中度和重度抑郁症已有有效治疗方法,例如使用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不是轻度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手段。

抗抑郁药不应被用于治疗儿童抑郁症。

对青少年,应慎用抗抑郁药。

要帮助身边抑郁症患者康复,请:

与人分享——不带批判聆听,给予支持

正面思维——相信自己可协助他们康复,并保持耐性

但如若一个人像小秀那样,戴上“微笑”的面具来掩盖自己的抑郁呢?

03

“微笑抑郁”,笑容是最沉重武装

小秀去世后,家人发现了她写的一张纸条:

“I’mfine”(我很好)

让人想起她一如既往的明媚笑靥

然而纸条倒过来看才是真相:

“helpme”(救救我)

这也许是某个无助的夜里,她小心翼翼发出的求救信号

可惜,用微笑武装得太久,大家已经感觉不到她有苦痛,于是错失了帮助她的机会

亲爱的,专家提醒您:

微笑抑郁症也属于抑郁症,只是抑郁症患者常用“微笑”来掩盖症状,使他们看似拥有比普通人更好的社交能力。

也许你也试过,在非常难过的时候仍努力挤出笑容

其实,那只会令你感到越来越压抑和疲惫

而对于“微笑抑郁”患者,“微笑”过后就是更深的孤独和抑郁

但他们却只能继续笑着,无法逃离

他们明明深陷抑郁,却选择微笑示人,他们难道不累吗?

04

“微笑抑郁”,为什么你这样对待自己

他们累!

不仅累,还痛苦、无助、疲惫、绝望......

但他们早已习惯了将抑郁隐藏

因为他们觉得

(1)“抑郁是可耻/软弱的”

只有“让人快乐”,别人才会喜欢自己,而“抑郁”的自己,是不能被大家接受和喜爱的。

因此当悲伤来袭,他们往往像个哑巴,无法表达真实的情感。

(2)“友善的我,才会被喜欢”

担心拒绝别人或表达愤怒之后,会伤害别人,会破坏关系,会导致别人不再爱自己。因此要通过友善相处来更加“被爱”。

但实际上,“友善”已经变成困扰,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在面带微笑的讨好中,抑郁症状只会越来越严重。

(3)“也曾经不笑过,但没人看到”

有些患者也曾试着表达真实情绪,但得到的是周围人的漠不关心甚至冷言相对。与其暴露自己的弱点而受到伤害,不如将自己包裹起来,不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

而微笑,则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的保护自己的方式罢了。

05

如若不是真正快乐,请卸下微笑的保护色

如果你

外表阳光灿烂,讨人喜欢

但人后却疲惫地面对压抑的自我

无助地在夜里暗自哭泣

然后在每个白天,继续笑着

亲爱的,请卸下你的武装

勇敢地向亲人朋友及专业人事说出一句

“helpme”

不要怕

在爱你的人眼里,哭和笑的你一样可爱

在他们心中

你要安好,才是晴天!

(资料来源:世卫组织、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统筹:宁可儿

撰文:宁可儿

美编:晓马哥

往期精选

《小心!别让你家孩子变成“糖娃娃”!》

《十月健康风险提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