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 [复制链接]

1#

目前,对于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分类多参照对于“问题行为”的分类。由于研究者对问题行为的研究和理解不相同,在问题行为的分类上也各不相同。关于问题行为的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是:

1.英国心理学家拉特的分类

拉特把问题行为分为两种类型,其中的一种叫做A行为(AntisocialBehavior),也就是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包括毁坏自己的或他人的物品、不听管教、撒谎、欺负弱小、偷东西等;另一种叫做N行为(NeuroticBehavior),即神经症行为,包括身体上表现出的肚子痛、呕吐,情绪上表现出的烦恼、害怕新事物及新环境、拒绝上学、睡眠障碍等。

2.美国心理学家奎伊的分类

奎伊在对问题行为进行研究后,把问题行为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社会化攻击型行为,表现为参加不良的帮派、离家出走或逃学等。

(2)失常型行为,表现为好吵架生事、责难他人,故意破坏财物却很少有罪恶感等。

(3)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行为,如注意的持续时间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容易转移等。

(4)焦虑、退缩型行为,表现为自卑、紧张、胆小、压抑、容易退缩等。

(5)精神病行为,表现为不停地重复所说过的话、表述不合实际的想法等。

(6)多动型行为,表现为坐立不安、情绪烦躁、无法放松等。

3.台湾学者林幸台的分类

林幸台认为问题行为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人际关系问题方面的问题行为。表现为无法与他人(如教师或同学)建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会与人友好交往。

(2)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行为。表现为无故迟到、撒谎、偷窃、不守规则、伤害别人等违规犯过或反社会行为。

(3)情绪抑郁方面的问题行为。表现为情绪低落,常常产生不快乐或沮丧的情绪。

(4)情绪焦虑方面的问题行为。表现为容易紧张、常常因为过度焦虑而引起明显的起生理性反应,恐惧性反应或者产生强迫行为。

(5)偏畸习癖方面的问题行为。表现为经常吸吮手指、啃指甲,异性打扮、迷恋游戏机、吸毒或嗜异味物品等。

4.我国学者左其沛的分类

左其沛等人用内部动因等七项指标把问题行为分成四种类型:

(1)过失型,比如迟到、拖欠作业等行为。

(2)品德不良型,比如偷窃、破坏公物等行为。

(3)压抑型,比如胆怯、孤僻等行为。

(4)攻击型,比如顶撞教师、故意扰乱课堂活动等行为。

5.我国学者卢家楣的分类

卢家楣认为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过失行为,如搞恶作剧、捣乱、骂人、打架、损坏他人财物、不守规则等行为;

(2)不道德行为,如偷拿他人物品、爱占小便宜、说谎话等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如厌学、逃学、不愿与人交往等行为。

6.我国学者张彩云的分类

张彩云根据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实际表现,将学生问题行为分为注意力问题、攻击性行为、对抗性行为、人际交往问题、违纪行为、耐挫问题、退缩行为七种类型。

以上对于问题行为的几种分类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问题行为,针对小学生阶段的问题行为,有的研究使用Rutter行为量表中的父母问卷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问题行为以A行为即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最多,其次是N行为即神经症行为,最后是M行为即混合行为。”我们经过调查研究,认为目前小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有注意力问题行为、交往性问题行为、情绪性问题行为和破坏性问题行为四类:

注意力问题行为

小学生注意力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或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有各种小动作,容易被其他同学的言语、行动或者外界的其他信息所吸引,注意力不能很好地实现及时转移;行为散漫,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控制,学习或活动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和他人讲话或者做一些与学习、活动无关的事情,即便是在老师或他人的提醒后,仍然不能很快地停止。

交往性问题行为

小学生交往性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为:合作障碍,在合作性学习或合作性活动中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或者强迫他人信服听从自己的观点,或者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不参与活动,或者因为过度紧张、恐惧而不能自然表达自己的想法;交往胆怯,在集体活动(如课间的群体性游戏)中表现比较孤立,较少和同学一同参与活动,面对不熟悉的人表现过于紧张不安,对来自对方的谈话不知所措;易怒或攻击性,与同伴交往中不懂得交往的规则,不积极处理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行为冲动,容易与同伴发生不愉快;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比较强势,多以自我意愿为中心,较难与其他同伴合作共同开展活动。孤僻自卑,喜欢独来独往或者有为数很少的玩伴,对与他人的交往持畏惧心理,很少主动与他人交往。

情绪性问题行为

小学生情绪性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为:对学习或活动没有兴趣,不主动参与学习或活动,在学习或活动中情绪低落甚至有厌烦情绪,对学科教师或活动合作者不尊重,顶撞教师或故意做错事(如不写作业),以此来排解对学习或活动的不满情绪;遇事反应情绪化,如面对考试失败或大哭、大喊,或无所谓、漠不关心。

破坏性问题行为

小学生破坏性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为:故意破坏他人的物品,以引起他人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