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哈佛大学推荐阅读版本卡伦霍妮我们内心 [复制链接]

1#

《我们内心的冲突》

美国哈佛大学推荐阅读版本

年全新出版,全本翻译无删减

武志红、苏岑推荐

ISBN-7---2,定价:39.80

内容简介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卡伦·霍妮的一部重建人生自信心理学著作。

霍妮在本书中对现代人内心冲突的研究与分类,涵盖了所有的人格类型,不管是哪个阶层、年龄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重要的是,她不仅从心理学层面帮助你分析问题,让你看清自己,还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卡伦·霍妮相信,人都有成长的愿望,会一直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此,她认为,只要改变了产生冲突的条件,就能真正解决它们。而只有解决了冲突,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健全、完整和成熟,发现生活的意义和内在的安宁。

作者简介

卡伦·霍妮(KarenHorney),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社会心理学先驱。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主要表现在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并由此创建了“社会文化学派”这一新的精神分析流派。

霍妮不仅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深刻影响了文学、文化、传记、哲学、宗教等研究领域。

著有《自我分析》《女性心理学》《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等。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神经症冲突及其尝试性解决

第一章 尖锐的神经症冲突

第二章 基本冲突

第三章 顺从他人

第四章 对抗他人

第五章 远离他人

第六章 理想化意象

第七章 外化作用

第八章 虚假和谐的辅助方法

第二部分 未能解决冲突的后果

第九章 恐惧

第十章 人格丧失

第十一章 绝望

第十二章 施虐倾向

第三部分 神经症冲突的具体解决

名家推荐

我们的内心容纳着各种矛盾冲突,既是痛苦,也是才能,只有当你愿意承受打击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苏芩

霍妮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者之一,她的理论为推进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

《我们内心的冲突》带给我们蕞大的意义,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察觉冲突,捕捉到黑色生命力,让内心和解,释放出生命的活力。——武志红

神经症冲突的特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和别人一起研究机械设备的工程师,他时不时就被疲劳和暴躁所折磨。下面这件事就促成了他的神经症发作:那是在一次技术交流会上,他的方案支持者甚少,相反,他同事的方案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而且后来,大家又在他不在场时做出决定,这使他失去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其实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如果感到程序不公平,可以据理力争,为自己争取一个公平的机会;另一种是,欣然接受大多数人的决定。这两种方法都能维持他内心的平衡,但他都没有选择。被人这样无视,他心里既生气又痛恨,但他没有表现出来,也没有选择反抗,只是在心里生气,甚至把愤怒带到了梦里。在他怨恨别人的同时,更怨恨自己的软弱,恰恰是这两种被压抑的愤怒,是使他感到疲惫和烦躁的直接原因。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工程师之所以没有做出平衡反应,是由其内心的多重冲突决定的。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在他心里自然而然地想,“我是这个专业领域里最聪明的人”;另一方面,他自己树立的高大形象又依赖于别人的认可,一旦没人承认,他那个高大的形象就马上坍塌了。这就是矛盾的、互相冲突的。他自信又不允许别人轻视,一旦被轻视,就会产生愤怒情绪,甚至还会产生一种无意识的施虐倾向。同时,矛盾的另一端,他又迫切地需要别人的肯定、赞美和好感,有时还用一些带有讨好的态度掩盖他的需求。另外,他也想用谦让、忍耐和顺从的态度达成自己的目的,态度好或许别人就承认他很厉害。于是,冲突便产生了:一方面具有破坏的攻击性,也就是他随时可能爆发的怒火和施虐冲动;另一方面是对情感和赞美的需求,力求在自己的眼里变得公平合理。结果,他既不敢把愤怒向外发泄,怕失去赞美和肯定,又心有不甘,愤愤不平。这样,人们看不见他内心的冲突,只看到他的疲惫和做事提不起精神的状态。

我们认真观察一下,会惊讶地发现,这个例子中的各个因素都具有完全不相融性:一个盛气凌人的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极力贬低别人的人又想去讨好和逢迎别人,这是极端对立的。这个工程师对这个冲突一直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内心存在巨大矛盾倾向。这种冲突被他深深地压制着,并没有完全外露,甚至他还在想:他们的方案都没有我的好,他们那样做就是忽视我的存在。强调应注意的是,冲突的两种倾向都带着强迫性,他心里知道他不应该自恃清高,也知道不应该过度依赖别人,可在主观愿望上,他就是无法改变。真要改变,除非经过大量的分析。事实上,他被这两种冲突的力量夹在中间了,二者都是他内心最迫切的需求,他没办法忽略,但这些需求无法代表他真正的需求。他既不愿利用别人,也不愿服从别人,他鄙视这样做。由此可见,这个例子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令我们更加了解神经症冲突,也告诉我们,神经症患者所做的决定,都是不可行的。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一位自由设计师,从他好朋友那里偷了一些钱。他的行为实在无法被外界理解:因为他需要钱的话,可以向好朋友去借,他的朋友一定会借给他,因为朋友已经不止一次地帮助过他。况且他本身也是一个体面又很重视友谊的人,这实在与他的身份不符。

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下面这个冲突:他这样做既要得到别人的喜欢与帮助,又要保证自己处于控制地位,就是想利用别人得到好处,才采取了这样的行动,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倾向。这表明他一方面愿意接受帮助,这是对感情的病态需求;而另一方面,他软弱的自尊心又反对他这样做。他甚至认为,别人应该为帮助他感到光荣,而自己主动求助别人则是一种耻辱。对自己的任何需要,他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欠别人的情分,所以导致了他宁愿去偷,也不愿意去借。

相比第一个例子,这种冲突有很多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所有的神经症冲突,患者很难自己解决,因为一切神经症冲突的内驱力都是无意识的,并带有强迫性和不兼容性。

正常人和神经症患者的冲突主要区别在于:首先,对于正常人来说,冲突的两种倾向的悬殊远远比神经症患者要小,这是正常人与神经症患者一条明显分界线。简单地说,正常人的冲突的两种倾向之间的夹角是锐角,最多是直角,而从神经症患者的角度,则可能达到°。正常人会在统一的人格框架内做出选择,不管选哪一种,都是可行的。

其次,两者在意识程度上也有区别。索伦·克尔凯郭尔说:“我们不能用一些抽象的对比来描述真实的生活,比如完全无意识的绝望与有意识的失望之间的对比,是无意义的,因为生活本就多种多样。”或者可以这样说,我们能感觉到正常范围内的冲突,而神经症患者的冲突却难以察觉。正常人的冲突即使感觉不到,只要稍稍点拨就能感觉;而神经症患者的冲突被深深压制,必须克服巨大的阻力才能意识到。

最后,正常的冲突可能是在两者都想得到的可能性之间做出选择,也可能是在两种都不想放弃的想法之间做出选择,虽然做一个选择有些困难,甚至还要有所舍弃,但是做一个合理的选择还是可以做到的。深度神经症患者无法做出自由选择。他被两种相反的强迫力支配,这两个方向都不是他想要的,所以让他自由选择是不可能的。他像被束缚在那里一样,要想改变,只有处理好神经症倾向,改变他与自己及与他人的关系,才能摆脱这些倾向的禁锢。以上这些因素,清晰地为我们解释了神经症冲突为何这般尖锐。因为这些冲突不仅难以识别,容易使人无望,还足以产生令人恐惧的破坏力。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并记住上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神经症患者为消除冲突所做的所有努力和尝试,实际上,这些正是神经症冲突的主要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