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开心就想吃东西情绪与食物的关系你了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脑海总出现《天下无贼》结尾中刘若英吃东西的那幅画面,一个警官走向她,她拼命往嘴里塞食物,眼泪止不住的流,主题曲《那一天》响起,我相信当年看电影看到这一幕时,好多人都哭了。刘若英用拼命吃东西来掩饰自己的恐惧和悲伤,还有消息确定后的无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时候,感到不开心就去吃一顿,三朋两友有时出会劝我们说:“有什么不开心呢!走,吃一顿就好了,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确实,当滚烫烫的肉配上热乎乎的汤下肚后,人整个的温暖了,一种被治愈的感觉油然而生。但就在我们以为自己快好起来,心情也即将阴转睛时,这种食物带来愉悦感却又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这种不开心是什么?传统意义上谈到不开心时,我们想到的是悲伤、难过、情绪低落、抑郁等情绪,比如茶饭不思、少言寡语、无精打采等等,也就是说,我们想通过美食缓解的“不开心”,与真正的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状态的不开心不是一回事。

那是什么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想要用美食搭救的不开心)实际上是一种焦虑与压力的状态。是当我们对过去的痛苦事件进行思维反刍,或是忧心未来的事件以及他人的看法和行动时,我们感到的一种情绪低迷。这种低迷的状态是一种高压力、高焦虑的状态,为逃脱这种情绪的张力,我们往往会尝试用行动化的方式来解决。于是吃吃喝喝便是人们用来逃脱这种高压力高焦虑状态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比如有的人会去抽烟、酗酒或是去点奶茶来喝,有的人则去享受一顿美食,目的都是为了逃脱这种压力和焦虑。

这种焦虑与压力之下的进食与平常进食却又不同,它们是不同的状态。因焦虑而进食时,那种想进食的冲动总是来得特别快,但却与我们身体的饥饿感完全无关,准确地说,是我们的“胃”不饿,而我们的“心”饿了。

身体的饿是人缺乏生命活动维持下去的基本能量的一种身体表现。身体能量低的时候,就会想到对外索取能量来进行补充。

当我们想要通过进食来缓解我们的焦虑时,我们感到的是我们的心理能量的严重不足,甚至不足以支撑我们的基本生命活动的临在恐惧感。

无论身体的饿还心理的饿,其实指向的都是一种深层的匮乏感。这种匮乏所带来的,是生命能量即将面临枯竭的、存在于我们无意识中一种死亡恐惧。

为了不让自己“死掉”,我们的求生本能便迅速地对自己发出了“补充能量”的紧急讯号。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是一种十分原始的防御机制。

当我们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只要靠近妈妈的乳房,喝上一会儿,我们就会感到安全、滋养与满足。不好的感觉被好的感觉取代,婴儿便不再哭闹。当我们渐渐长大,这种通过吃奶便获得的安全感渐渐失效。因为我们想要被满足的需要,变得更多、更复杂、更高级,已经不仅仅是饱腹就可以解决了。

所以,当我们抱着消解情绪的目的去进食时,不仅不见成效,还会适得其反。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肠胃的功能。我们都知道肠胃是我们的“第二大脑”,肠胃除了负责消化功能,还和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它是对情绪最敏感的器官。

当我们情绪不好时,往往会出现诸如食欲不振、嗳气打嗝、拉肚子等症状。

这是因为,心理上的应激感觉会引起我们肠胃的动力异常。焦虑、恐惧等情绪。常常会导致我们胃肠道动力低下,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同时,情绪压力也会改变我们肠道内菌群的生态。目前,已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异常或微生物功能失调,可能直接导致精神障碍,比如重度抑郁症。

当我们在压力与焦虑状态时,本就有难堪重负的情绪淤积在身体的肠道内难以消化。如这时还以通过进食的方式给不堪重负的肠胃增加负担,不仅会造成并加重身体上的不适,还有可能使这种状态发展成一种弥漫性心理障碍或神经症。

通过上述的探讨我们知道,通过吃东西来摆脱不开心,是我们无意识的行为。但这并不是一个良策,也不是唯一选择。即使偶尔能逃脱开,但它下一次依然会卷土重来,那面对这些高压力、高焦虑带来的情绪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当情绪来临时,我们只有面对它,认识它、消化它、接纳它以外,并无他法。

其次,情绪背后是需要,这种强烈而重复的情绪背后,是深层而强烈的需求。我们需要去觉察自己出现这种情绪时,是一种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当我们觉察到这种情绪背后的需求后,我们要学会表达。这里说到学会表达情绪,我们是希望能够做到去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表达。

听到这句话,似乎很相似,但其实有很大不同。表达情绪是指用语言把情绪说出来,而带着情绪去表达则是把情绪用语调和身体语言说出来。要表达情绪的时候,我们会更多用到“我信息”,而带着情绪去表达则多带有“你信息”,用“你信息”则更多会带有指责和评判。不过,这就不属于情绪和食物的关系了,有兴趣了解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这个话题。

贵州心理发布——贵州心理咨询师的家园,贵阳心理咨询师的摇篮!

本文内容由贵州海之源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梅锦珍提供

作者简介:

梅锦珍贵州海之源资深心理咨询师,海之源心理讲师,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人事人才网高级心理咨询师,人社部市场营销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全国人才专家委员会高级礼仪培训师、央企内训师。擅长团体辅导、团体讲座、青少年心理及成长问题、人际关系处理、婚姻情感问题、家庭冲突关系、亲子关系、员工压力和情绪化解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