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期的中小学生,由于学校学习压力、生活节奏加快、家长期望过高、以及与同龄人的不良关系。焦虑、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侵袭。虽然这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不及时调整,这些负面情绪就会演变成严重的情绪障碍,从而阻碍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了解中小学生的情绪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焦虑焦虑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比较常见的负面情绪,常表现为无理的恐惧和焦虑,无端的烦躁和恐慌,仿佛某种危险和灾难迫在眉睫,但它说不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或什么不幸会发生。当焦虑状态严重且持续存在时,可能会导致神经症性焦虑的病理状态。经常焦虑的人可能会发展出一种以脆弱个性为特征的焦虑特征。
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焦虑。焦虑是不愉快的,所以人们经常避免引起焦虑的事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作用。但是,过度的、无端的焦虑是不正常的,它会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智力和人格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①行为影响。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变得孤僻、过度依从或易怒、害怕上学等。
②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和智力影响。可能使他们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活动失去信心。
③对儿童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响。可能使其过度敏感、自我评价低、自尊心低、依赖感强、优柔寡断、抑郁迟钝、自我攻击行为。正因为焦虑的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他们的同龄人往往不喜欢他们,进而导致个人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学校生活水平低下。
焦虑的儿童和青少年在行为上有很多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外界事物过分敏感、担心、缺乏自信,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烦躁、担心和害怕。例如,他们会因为伴侣的笑话、别人的白眼或考试的小错误而整天感到不安。这些孩子通常行为端正、温顺、遵纪守法,具有很强的自制力、自制力和自尊心。他们在处理事情时往往一丝不苟、认真,但又显得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