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抓作风”变成一种习惯
2014年10月8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各级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联系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制定和修订了一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扎紧了制度笼子,强化了对不良作风的刚性约束,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意识显著增强,越界犯规行为减少。(新华10月25日)
*内*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的原则和规矩办事。
加强和改进*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贯彻执行*的群众路线。“抓作风”不仅要在态度上高度重视,还要在方法上常抓不懈,把“抓作风”有机融入日常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作风建设要经常抓、见常态,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抓作风仅仅只是在民主生活会上提一提,在群众路线活动时搞一搞,就一定会让有的人产生“躲一躲万事大吉”的心理,结果风头一过,死灰复燃;如果不把抓作风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就容易导致嘴里说一套,背后做一套,问题越积越多,最终成为“顽疾”。只有长期抓、经常抓,一时的、短暂的、易变的行为才能变成长期的、固定化的习惯,回到廉洁自律的正轨上。
如同细菌的滋生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作风问题同样在日常各项工作中发芽、生长。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公费旅游、上班时间干私事等现象,无不时常打着工作的幌子。因而,虽然抓作风本身是一项重要工作,但绝不能独立于其他工作之外。只有有机结合、注重实效、常抓不懈,*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抓作风就如同学习,只要常抓、常学,将作风建设深入骨髓、铭记在心,内化成日常工作中的一种习惯,形成一种常态化思维,我们就一定能够防微杜渐,更好地把“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落到实处。赞相关美文阅读:·借谐音求吉利的心理解释·“公务接待”能不能不接待·不要当“用物”·不打自招·读
秋·科学的国际精神·愚人论房·中国要向美国索回整个琉球群岛和钓鱼岛主权·以国际大视野选拔公务员?